•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老字號品牌是一種有溫度的存在。不論是吃穿用度,還是衣食住行,中華老字號不但是品質的象征,同時也是文化記憶的一部分。2006年,自從商務部啟動“振興老字號工程”以來,中華老字號企業發展前景愈發開闊,社會影響力逐年擴大。然而,不能忽視的是,部分老字號企業市場競爭力較差,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也并不少見。公開數據顯示,商務部認定的1128家中華老字號企業中,發展勢頭良好的占40%,持續穩定經營的占50%,10%的企業陷入發展困境。
       
     您當前的位置 : 財經股市>

    部分老字號市場競爭力較差 文化轉型能否迎“第二春”?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2-25 17:40

      老字號品牌是一種有溫度的存在。不論是吃穿用度,還是衣食住行,中華老字號不但是品質的象征,同時也是文化記憶的一部分。2006年,自從商務部啟動“振興老字號工程”以來,中華老字號企業發展前景愈發開闊,社會影響力逐年擴大。然而,不能忽視的是,部分老字號企業市場競爭力較差,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也并不少見。公開數據顯示,商務部認定的1128家中華老字號企業中,發展勢頭良好的占40%,持續穩定經營的占50%,10%的企業陷入發展困境。

      近日,商務部、發改委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作為未來一段時期我國老字號企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這是否意味著中華老字號即將迎來再次發展的黃金期呢?

      老字號的意義并不在“老”

      不同行業品牌發展境遇大相徑庭

      買藥就去同仁堂、烤鴨必嘗全聚德、點心正宗稻香村、包子好吃狗不理、金飾首選老鳳祥……說起中華老字號,不論是90后還是耄耋老人,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熟悉的品牌,不但耳熟能詳,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時常接觸。可以說,老字號的意義并不在“老”,而是意味著一種多年來薪火相傳的工匠精神;一種精益求精,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經營態度。

      據商務部2006年、2011年分別認定,目前中華老字號共1128家,涉及餐飲、醫藥、鐘表眼鏡、食品、零售、煙酒、服裝等行業,其中主要為食品、飲料、制造業和餐飲業,合計占比60%以上。

      “我不認為老的就是好的。”深圳市民文先生說,“但是餐飲老字號一定要去嘗一嘗,沒吃過傳統口味,怎么能知道創新菜新在哪呢?”

      文先生認為,與餐飲品牌相比,鐘表眼鏡、服裝等老字號的優勢就不明顯了。“鐘表眼鏡本來就是舶來品,現在全球購、海淘那么方便,為什么還要買國內的老款式呢?還有,我們公司的著裝要求是西服皮鞋,所以我對唐裝、布鞋也基本沒有需求。”

      實際上,正如文先生所言,中華老字號雖然品牌繁多,但相比其他行業,普通大眾比較認可且受到廣泛歡迎的,大多數仍然是食品、飲料、藥妝的品牌,而這又顯然與現代社會的市場需求和供需關系有著直接關聯。中醫養生、餐飲業的興旺和美容保健的需求,都具有本國、本土優勢,這也就為此類老字號品牌贏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間,以市場為導向,促進了品牌的推陳出新。反之,鐘表眼鏡、傳統服飾等老字號則往往容易被自身的品牌定位束縛手腳。例如,對于職場白領來說,時尚的都市男女難免對于瑞蚨祥綢布、內聯升布鞋等老字號存在著一些刻板印象。當他們選擇職場套裝或時尚休閑類服飾時,也可能會有不少人產生過老字號服裝品牌是為中老年人群服務的想法。因此,面對這些情況,如何進行供給側改革,不但是老字號需要向新興行業學習的地方,即使在行業內部,相互“取經”也很有必要。

      老字號發展,政策引導創新

      “時尚化”“社會化”“國際化”是老字號未來發展的方向

      《關于促進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創新動力不足、業績欠佳的部分老字號企業來說是重大利好。《意見》指出,支持老字號傳承和創新傳統技藝、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加強原址風貌保護、促進老字號集聚發展、深化老字號企業產權改革、注重發揮老字號品牌價值、推動老字號積極對接資本市場等8項具體措施被普遍視為老字號與時俱進、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所在。

      據了解,2016年懷山堂、狗不理、咸亨股份、天津同仁堂等10余家老字號公司陸續登陸新三板。推進老字號核心優質資產證券化,支持符合條件的老字號上市首發股票或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顯然成為老字號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的契機。

      經營創新、產品創造,實施“互聯網+老字號”,除了引進社會資本以外,與天貓、京東等網絡電商平臺合作,開展線上業務,更為老字號企業拓展銷售渠道提供了更多可能。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的主攻方向,國家鼓勵創新,提倡“互聯網+”,也給老字號企業帶來重要機遇。而在王老吉董事長陳矛看來,抓住機遇、求新求變將會帶來更好的發展。時尚化、社會化、國際化是老字號未來發展的方向。“王老吉會圍繞時尚、科技、文化這條主線來開展各項工作。”陳矛說。

      品牌延伸,文化轉型不可小視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一大筆品牌財富

      中華老字號,到底意味著什么?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鄭文表示,21世紀是品牌經濟的世紀。“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一大筆品牌財富,那就是數以千計的金字招牌——中華老字號。”

      然而,即使是金字招牌,也不可能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開發品牌價值,延伸品牌內涵,仍然是每個老字號都需要面對的問題。2016年,全聚德推出了全新菜單,減少10道菜品,增加門店自選菜品、創新菜品以及春夏養生菜。在全聚德集團技術研究室主任孫民忠看來,這樣是為了使品牌“堅持特色、優勝劣汰、適應市場”。孫民忠說,新的菜單采用了二維碼推介,顧客通過手機掃描菜品的二維碼,就可以了解這道菜品的相關典故、口味特點。“主要是為了豐富和拓展紙質菜單的展示空間,向消費者傳遞更多的菜品信息,便于消費者領略百年老字號的特色菜品。”孫民忠介紹說。

      云南白藥推出的中高價位牙膏,如今已經比其傳統產品更為流行。推出藥膏之前,云南白藥的5大劑型已基本成熟,產品結構成長空間有限,公司急需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這樣的背景下,2005年云南白藥以中草藥為賣點將新款產品投放市場,推出不過兩年就實現營銷收入4.26億元。延伸產業鏈,發掘“品牌金礦”,通過一款產品,云南白藥將品牌的文化內涵擴大到更廣闊的日用化工行業。顯然,著力創新既是一種啟示,也將成為老字號煥發活力的關鍵所在。

    ?

    相關鏈接:

    別給山寨“老字號”留空子
    打造“活金字招牌” 海口掀起老字號申報報名熱潮
    廣藥集團攜手《財富》全球論壇 讓世界愛上中華老字號
    聚焦中成藥改名:老字號老品牌名字或消失 為何要改?
    打造“活金字招牌” 海口掀起老字號報名熱潮

    ?

    相關鏈接:
    打造“活金字招牌” 海口掀起老字號報名熱潮
    聚焦中成藥改名:老字號老品牌名字或消失 為何要改?
    廣藥集團攜手《財富》全球論壇 讓世界愛上中華老字號
    打造“活金字招牌” 海口掀起老字號申報報名熱潮
    別給山寨“老字號”留空子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王忠會] [編輯:楊雨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