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革命老區井岡山深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井岡山要在脫貧攻堅中作示范、帶好頭”的殷切囑托,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一步一個腳印打好脫貧攻堅戰。2月26日,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估并經江西省政府批準,江西省井岡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
距離井岡山著名的八角樓景區不到三公里的茅坪鄉馬源村,村委會正在與三家機構簽署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合作協議,得知井岡山市脫貧摘帽的消息,寧靜的小山村一下子沸騰了。
信心是一步一步干出來的。由于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基礎薄弱,老區群眾的脫貧無疑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到2014年初,井岡山仍有44個貧困村、4638戶16934名農村貧困人口。
山旮旯里的茅坪鄉神山村,貧困戶占到全村人口的一半。去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小雪來到這里。他對鄉親們說,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將繼續大力支持老區發展,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時隔一年,記者再次來到神山村,這里的變化令人振奮,當年的21戶貧困戶中20戶實現脫貧,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18萬元,37棟土坯房換上了客家風貌的“新裝”,泥濘的道路也變得平整。村里搞起鄉村旅游,全村有47%的村民參與進來。習總書記曾經打糍粑的這口石臼,很多游客都想體驗體驗,紅軍后代左秀發買來糯米、白糖,讓人們過上了一把癮。
而邀請習總書記品嘗過“米果”的彭夏英,也發揮自己的好廚藝,開起了農家樂。
在脫貧攻堅中,井岡山突出精準為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拿山鄉三百多畝草莓基地,2016年吸收144戶貧困戶加入草莓種植。當初,為了把草莓變成一項扶貧產業,干部們可沒少下工夫。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三個多月后,草莓公司把幫村里脫貧變成了自己的事,他們拿出17個大棚免費交由貧困戶種植,免費提供種苗和技術支持,還同意33戶貧困戶利用幫扶單位的扶貧資金入股,當年種植草莓的貧困戶戶均收益1.5萬多元。
一個“咬”字,是扶貧干部踐行井岡山精神的生動體現。井岡山3000余名黨員干部,112名“第一書記”到村入戶,“咬”住“精準”二字,按照貧困程度不同,分“紅卡”和“藍卡”建檔立卡。對藍卡戶根據其勞動能力和致富意愿制定幫扶措施,發揮他自身“造血功能”。而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紅卡戶,實施相應的差異性保障政策,統籌推進社會保障扶貧、就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扎牢兜底保障網,確保每戶貧困戶吃穿、住房、就醫、就學有保障。
截至目前,井岡山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5857元,增長到8647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600元,增長到4500元以上,每年增長超過10%。甩掉貧困帽子的井岡山,已經站上了奔向小康的新起點。
?
相關鏈接:
瓊中響土村整村脫貧 烏金豬助村民不返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