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 堅決嚴懲操縱行為
“對于資本市場的亂象,我們及時亮劍,堅決亮劍,該盯住的線索盯住不放,該立案的及時立案,該徹查的及時徹查。”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日前在“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等方面情況發布會”上表示。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證監會稽查部門獲悉,近年來證監會對于市場操縱行為保持“零容忍”,打擊力度持續加大,調查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對市場操縱違法行為的震懾效果進一步凸顯。
以任良成累次操縱市場案為例,證監會在去年底再次對任良成的操縱市場行為予以行政處罰,沒收其違法所得約1億元,并處以約2億元罰款。2015年,證監會曾對任良成市場操縱行為予以行政處罰,沒收其違法所得并處以一倍罰款。
在“中鑫富盈、吳峻樂合謀操縱特力A、得利斯股票價格案”中,證監會認定深圳市中鑫富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吳峻樂通過集中資金及持股優勢連續買賣、在所控制賬戶之間交易等方式,合謀操縱“特力A”、“得利斯”股票價格,依據《證券法》對相關當事人處以共計約11.11億元的罰沒款。
對于“黑嘴股評”,證監會予以嚴厲打擊。證監會此前對朱煒明涉嫌操縱市場及從業人員買賣股票案行為作出了行政處罰決定,沒收其違法所得452.67萬元,并處以131.78萬元罰款,同時將朱煒明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原國開證券經紀人朱煒明利用其掌握、控制的親屬的證券賬戶事先購買了利源精制、萬馬股份等多只股票,隨后朱某利用其在某媒體財經頻道擔任特邀嘉賓的身份,在節目中公開評價、預測上述股票,并在節目播出后的3個交易日內賣出,獲利近50萬元。同時,朱煒明通過其控制的親屬的證券賬戶進行證券投資交易,交易金額約4000萬人民幣。證監會調查部門用兩個月時間完成了調查工作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劃定禁區 強化執法針對性
機構人士指出,操縱市場帶來多方面的危害,一是誤導和欺詐廣大投資者,破壞作為證券市場基石的“三公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二是破壞有效價格機制,損害資源配置功能;三是破壞市場競爭機制,擾亂資本市場秩序;四是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尤其是新型操縱因其跨產品、跨市場、跨邊境的廣泛應用,具有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的危害。
證監會持續加大對市場操縱的懲處力度并放大執法威懾和成效。在2016年查處的市場操縱違法案件中,黃信銘操縱“首旅酒店”等股票案罰沒金額超過5億元;瞿明淑操縱“恒源煤電”等股票案、唐隆操縱“渤海活塞”股票案的罰沒金額超過1億元;創勢翔操縱“漢纜股份”等股票案、肖海東操縱“通光線纜”等股票案、穗富投資操縱“萬福生科”等股票案、陳赟操縱“美欣達”等股票案的罰沒金額均在千萬元以上。
“通過加大處罰力度,向市場表明證監會維護證券市場秩序的堅定決心與能力。對于多次涉案、屢次違法的人員,在市場監控環節重點盯防,一旦發現再次違法違規,必將嚴懲。”證監會稽查部門人士表示。
以“任良成操縱市場行為”為例,證監會稽查部門人士指出,該案的查處對于大宗交易市場參與者將產生“敲山震虎”的作用,大宗交易接盤方、上市公司的股東等不要妄圖操縱二級市場。
對于部分證券從業人員在媒體上扮演“黑嘴”的角色,專家指出,證券從業人員必須嚴守職業操守,不能利用自己獨特的社會地位和職務優勢,以內容虛假、夸大或不確定的信息影響股價。證券行業應反思對從業人員參與證券類節目的內控有效性,對參與證券類媒體節目的關鍵人員加強審核,增強制度約束,加強對道德操守、法律意識的教育,有效維護證券市場的公信力。
革新手段 提升監管稽查效率
機構人士表示,隨著市場操縱新技術、新手段和新特點的出現以及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監管執法的任務會越來越重,要有效應對市場操縱行為的變化。
目前市場操縱主體涉及個人大戶、新三板掛牌公司、券商、信托、私募基金等多種主體。2016年以來,市場操縱案件中出現信息操縱、跨市場操縱、國債期貨合約操縱、跨境操縱等方面的首例案件,呈現傳統案件加速演變、更趨復雜的特點。
證監會指出,違法主體操縱手法不斷翻新,如通過控制資管產品賬戶、借助大宗交易渠道、利用融資融券機制、控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節奏等手段實施操縱,意圖逃避打擊,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法網密織之下,任何操縱行為終難逃脫法律的嚴厲制裁。
當前,證監會更加注重稽查執法手段的創新和完善。在“任良成操縱市場案”中,由于涉及賬戶數量眾多,而且既有單一的連續交易操縱,又有大宗交易相關市場操縱,后期數據分析量大。針對1200多次大宗交易行為和340多只股票,調查組創新調查手段,自創指標分析模板,綜合多項指標篩查交易異常股票,科學判斷操縱期間,根據多項微觀指標明確操縱行為,提高了案件認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專家表示,稽查部門將更加注重技術手段在金融市場監管中的應用,從而確保市場公平、干凈和高效。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在交易技術不斷革新的背景下,從證監會通報的案例和數量來看,證監會打擊資本市場惡性操縱案的力度在加大,效率也在提高。
相關鏈接:
證監會回應資本市場熱點(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