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者,法之至也。
世界經濟開放合作不斷深入,市場的多元化正給所有市場主體帶來一個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競爭國際化的競技格局。
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要實現穩中求進,離不開企業在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大環境中重塑發展韌性與活力。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摯一領。國有企業素來被視為“國之棟梁”、保持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國企改革事關中國經濟未來。當前,人們都在期待國有企業能通過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系統性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新動能。
“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盡快在國企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去年的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指示。
國企改革已邁向“施工期”,成敗關乎經濟全局、民眾利益,只有認準方向、激流勇進,方能提質增效,基業長青。
重點更突出:混改成突破口
2017年2月14日中午,四季民福東四十條店的大堂內,坐滿了排隊的食客。(人民網付長超 攝)
北京,四季民福。
盡管烤鴨遍處可尋,但每天仍有400多位食客,愿額外為這家店付出40分鐘以上的等座時間。覺得等待太久?其他分號的等座時間還可能會更長。
火爆的烤鴨生意背后,蘊藏的是以四季民福為代表的民營經濟強活力。董事長季紅生已經多年沒提過業績目標要求,但“通過員工激勵與共享分紅,企業代理人變成了企業主人,企業利益成為了骨干職工利益”,人員積極性帶來的內驅動力,讓四季民福在傳統餐飲的紅海中,闖出一片天地。
甘肅,酒鋼集團。
生鐵成本同比下降20%以上,集團差異化產品首次達到30%以上,數項實驗技術的快速攻關,在持續刷新集團成本新低、效益新高的同時,也給科技人員帶了豐厚的獎勵。
集團在2016年開始實現持續盈利的背后,折射的是以酒鋼為代表的國有企業大改革。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集團公司與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共同持股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開展科研攻關、科技服務和科技成果轉化。
一東一西,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兩家看似無交集的企業,卻共同進行著向人員要動力的改革。
員工持股、股權激勵、資產證券化、引進戰略投資者……黨的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隨著混改的全面推開與漸入佳境,民營企業的活力、智慧,正更多與國企產生互融,共同激發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2016年下半年以來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展。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報告
在牽涉甚廣的系統性改革中,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混改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并要在電力、石油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突破口”的描述,意味在未來的改革推進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將被放置到對整個國企改革具有突破性、帶動性作用的重要位置上來。
國有企業的混改“胎動”于十八屆三中全會。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全會《決定》的說明中強調,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新形勢下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
當中的要義不難理解。單一所有制企業在資源條件上,往往受到這樣那樣的限制而損害競爭力。而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各類所有制經濟中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部分,有利于在更大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各類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
如何提高國有企業的活力,一直是困擾國企發展的難題。以混合所有制為突破口,把國有企業資產規模大、競爭力強,與民營企業市場敏銳、產品創新力強的優勢結合起來,是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使然。
引入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民營資本追逐利潤以及轉化科技成果的能力,可改變國有企業大而不強的局面;特別是在一些資源型省份,產業結構過重,一些國企遭遇的市場突變、外銷受阻、資源枯竭等問題,也需借助混改增強活力,突破轉型瓶頸。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也明確,2017年將“深入推進公司制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探索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改革,全面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支持中央企業間、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間交叉持股,大力推進改制上市工作,力求包括集團層面在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所突破。”
認識更主動:改革動力增強
“思想統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國企改革涉及部門多,涉及人員多,利益有別,面對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有大量工作需要深化和完善。要想取得預期效果,首先要把思想統一在同一主基調上。
從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到2016年總體實施方案陸續出臺;從2014年國資委推出第一批“四項改革”試點到2016年推出第二批“十項改革”試點等,國企改革穩步向前推進。
國企改革框架逐步完善的過程,也是思想解放與統一的過程,這個環節雖占用了一定時間,但卻必不可省。隨著改革共識的凝聚,當前各地的改革動力不斷增強,由被動觀望轉為積極參與,改革舉措遍地開花。
繼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后,地方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均將混改作為2017年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業內人士看來,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對待改革的內生動力變強,一方面是源于內在的發展壓力,在日益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一些國企面臨的激勵機制和效率問題日益突出。
上海、重慶、山東等省市不僅制度設計起步早,更是在混改路徑上進行了突破。以重慶市為例,2016年市屬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穩妥實施,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造,近51%的企業為混合所有制企業。
不久前,2017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上海基本完成企業集團公司制改革,實現國有金融企業的國資統一監管,規范國資流動平臺運作,75%的國有資產集中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等領域。
另一方面來自外在的“誘惑”,一些率先開展混改的企業已經取得顯著成效,讓大家看到甜頭。
中冶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鉛鋅冶煉廠精餾車間科學組織99.997%鋅錠生產,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冶劉希良攝)
中冶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曾為遼寧國企虧損大戶,改制前負債率高達240%以上。2013年底,企業破產重組進行混改,并由引入的民營股東全權負責經營管理。新機制、新管理帶來新活力。
“通過‘獎優罰劣’激勵措施,近3年來企業實施了百余項降耗擴能新舉措,實現了連續盈利,2016年利潤達1.8億元。”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混改帶來的效益實實在在的反映在了集團辦公室負責人的言語之中。
實踐更有序:出招對癥下藥
地方政府和國企不但在認識上更加主動有為,開展改革的方式方法也更加科學有效。人民網記者統計發現,各省市召開陸續召開地方兩會,盡管都將積極推進混改列為2017年重點工作,但都各有側重。
比如,上海、云南、江蘇、廣東等地積極推進國企上市及資產證券化;北京、福建、青海等地力推員工持股和激勵機制。山西、山東、吉林、云南等地重視資本投資運營;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西藏等地力推重組整合或引入戰略投資者。
具體來看,去年12月,北京印發《關于市屬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實施辦法》。北京市國資委副主任楊秀玲表示,北京的員工持股試點已敲定新能源、生活性服務業、文化創意業等領域的6家市屬國企作為試點。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尤其是員工持股早已成為國企改革中最艱深、敏感的地帶,北京圈定混改領域和員工持股試點企業,這種實質性動作足以看出我國推進國企改革的力度和決心非同小可。”
再來關注地方國資重地山東的最新改革動作。2月3日,山東省國資委發布《關于省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發揮中小股東作用的指導意見》。政策明確,參與前投資者資質不設限、知情權保護;參與過程中,重點關注中小股東利益及訴求的公司治理機制;參與后,現金分紅的投資回報機制和保護中小股東的股權退出機制等。
中泰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山東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中小股東制衡政策系全國首創,直擊混合所有制改革痛點,體現“山東特色”。
各省市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反映出各地開展改革不是對中央精神或其他地方改革的簡單復制,也不是搞一刀切,而是體現因地制宜的特點。當前的普遍共識是,各地和各企業情況差異較大,環境錯綜復雜,混改動作辦不到、也沒必要整齊劃一、齊步前進。
在此背景下,地方針對自己的改革實際,出臺相關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規定,推進相關試點,將是改革落實的重要方式。反過來,地方在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總體框架中積極創新探索各自適宜的路徑,也將為全面改革積累不同領域的實踐經驗。
“改革關頭勇者勝,氣可鼓而不可泄。”只有主動作為,持續攻堅,不斷把國企改革引向深入,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更多新的成效,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鏈接:
肖亞慶:國企改革將五路突破 探索股權多元化改革
兼并重組成國企改革重頭戲 鋼鐵煤炭等多行業成風口
領高薪惹爭議 澳國企高管辭職
“一帶一路”“國企改革”成關注熱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