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開始,杭州的網約車告別4個月過渡期,正式進入管理常態。但是,市場反應卻有些不正常了。本報記者調查結果是,出租車生意好了,網約車變少了,不好打了。
打車難的背后,是網約車市場發生很大變化。到目前為止,杭州交通運管部門僅向曹操專車、神州優車、首汽約車頒發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滴滴出行暫未拿到這張關鍵的“上崗證”。滴滴在出行市場中占有很大份額,一旦不具有合法身份,對市場會有什么影響可想而知。
但光有這張“上崗證”還不夠,要想成為網約車駕駛員,還得參加從業資格考試。無論是專車司機,還是滴滴的駕駛員,都跑不掉。雖然杭州的網約車管理辦法在全國來講門檻并不高,沒有像有的城市那樣要求本地戶籍,可是參加資格考試的一些條件要求,還是難住了不少人。
按照相關細則,參加資格考試的人員要么有本市戶籍,要么應取得浙江省居住證6個月以上或浙江省臨時居住證12個月以上。居住證上的時間還必須是連續的不能間斷的,少幾天都不行。我就聽說,有的司機因中間少了一段時間,結果連參加考試的資格都沒有。相信有一部分人因此被拒之門外,無緣成為網約車駕駛員。
條件相對寬松的杭州的情況是這樣,其他城市也就好不到哪里去。數據顯示,滴滴在上海的41萬名司機中,僅不到3%擁有上海市戶口,可以在新規生效后繼續使用平臺接單。這意味著,將有大量滴滴司機因此退出上海的網約車市場。換句話說,當下在杭州發生的這一現象,也出現在國內其他城市。
將網約車納入管理,加強監管,對此相信不會有多少異議。為了保護乘客安全,規范出行市場,對網約車司機提高從業規范和要求,這也可以理解。問題是,管理并不是要把這一新興行業管死,而是要讓其更加規范有序。如果說原來網約車市場因監管不夠,導致出現一些亂象;當下各地的管理規范則可能讓這個行業陷入“一管就死”的怪圈。
這樣的結果,既不符合鼓勵創新經濟的宗旨,也不符合社會公眾對出行的期盼。近些年來一直無法根治的打車難、出行難問題,好不容易因為網約車而出現真正緩解的曙光。事實上,由于網約車、專車的出現,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政府工作人員都享受到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如果因為一紙規定而回到從前,這無論如何不能稱為一種社會進步。
由于相關管理規定的落地,網約車市場正面臨一場深刻的行業重整。對此,哪怕現行管理辦法不能說改就改,有關部門也應從關心民生的角度出發,及時跟進市場變化,提高辦事效率,對符合規范的網約車平臺抓緊予以放行,對通過從業資格考試的人員加快給予合法身份,這樣才能減少市場陣痛,讓整個行業迅速回歸常態,緩解公眾出行的不便。
在充分感受到網約車的便利性后,不會有人愿意再回到以往在路邊苦等出租車的狀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