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街頭出現抓拍行人闖紅燈“神器”
行人闖紅燈這下有治了?
市民這樣說
就是應該拍? 闖紅燈橫穿馬路……都該被拍
光拍還不夠? 優化信號燈措施減少闖紅燈幾率
如何解決行人闖紅燈問題是城市發展不可避免要面對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紅燈停、綠燈行”,但行人過馬路闖紅燈的現象仍屢見不鮮。日前,深圳街頭出現了抓拍行人闖紅燈的“神器”—— “智能行人過街系統”,通過人臉識別,將闖紅燈的行人抓拍并記入個人信用征信系統。
“智能行人過街系統”能否出現在海口甚至海南全省?而這種“神器”又能否是根治行人闖紅燈的一劑良藥?
市民觀點
應該拍拍拍
行人闖紅燈橫穿馬路
這些行為都應該被拍
“就算前面的人都闖了紅燈,我們也不應該闖,因為一旦闖了紅燈,發生了事故,那不僅危及生命,在事故責任方面也是要負主要責任的。”大多市民認為,安裝“智能行人過街系統”,能夠對市民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現在汽車在過斑馬線時一般都會禮讓行人,在海口如果汽車在斑馬線不禮讓行人甚至還會被拍罰款,斑馬線其實就是一道安全線,不管有沒有這個抓拍系統,大家也應該要樹立安全意識,不要闖紅燈。”小學教師吳老師說,在海口一些小學附近,基本都會設有斑馬線,平時老師在交通安全知識教育方面也是常教導孩子“紅燈停綠燈行”。
實際上,行人隨意橫穿馬路、跨護欄等其他違法行為也是極其危險的,有著31年駕齡的老司機何明表示,除了闖紅燈,行人的其他違法行為也應該被拍下來進行處罰。
光拍還不夠
優化信號燈等措施
也可減少行人闖紅燈
在龍昆南路與南海大道十字路口,記者看到行人二次過街信號燈面前的是紅燈,下一個路段是綠燈,一些市民趁著車子過綠燈起步還有幾秒的時間“勇闖”紅燈。
“如果不提高交通安全意識,就算海南街頭裝了‘智能行人過街系統’,也一樣是治標不治本。”市民吳先生坦誠,在二次過街路段闖紅燈的會比較多,他曾經也在二次過街路段,看到等待紅燈的市民趁著車子還沒過來的幾秒間隔闖紅燈,趕緊跑到路中間,他后來也跟著一起闖了紅燈,“后來想想這種行為很危險。”
轎車司機林先生說,他發現在日月廣場附近紅綠燈處有汽車待轉區,這種設計比較合理。看到車子在路中間等待二次過街時間很短,行人也不敢有闖紅燈的僥幸心理,“交警部門可以通過優化各個路段的信號燈時間和交通標識標牌,使得交通更加暢通,也是減少行人闖紅燈行為的好辦法。”
治理絕不能簡單粗暴地依靠行政處罰手段,還需要輔以長期的疏導和教育,比如在路口設置交通引導員;同時,專家建議相關部門也該站在行人角度考慮,多進行人性化設計,比如在人流密集的路段適度增加行人通過時長。只有二者結合,才能有效消除行人闖紅燈這一不文明現象。
各方說法
電動車主
海口電動自行車多
“神器”可能水土不服
“如果使用‘智能行人過街系統’,需要在斑馬線路口設置閘門,可能會對電動自行車的通行造成影響,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電動自行車數量較多的情況下,我覺得用這個系統抓拍行人闖紅燈不太符合海口的情況。”市民林先生每天都騎車上班,他覺得相比行人闖紅燈,電動自行車的違法行為更多,所以他懷疑這個系統是否會導致電動車擁堵。
采訪中,多名電動自行車主都表示,除了行人闖紅燈,電動自行車闖紅燈或是上機動車道等違法行為都是誘發事故多發的原因,所以只抓拍行人闖紅燈意義不大,應該抓拍一些造成更嚴重事故后果的違法行為。
警方說法
行人闖紅燈
多以勸導教育為主
“目前在海南,對行人的交通違法行為暫時沒有一個切實有效的方式進行處罰,所以一般交警都是以教育勸導為主。”海南省交警總隊的新聞發言人周平虎表示,目前海南交警還是以加強宣傳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識,在一些查處行動中對市民進行勸導教育為主。
周平虎介紹,從2016年10月開始,海口交警曾對行人橫穿馬路、闖紅燈和翻越護欄等行為,一律對違法行為人處以罰款50元,并由現場執勤民警責令其戴綬帶參與交通管理30分鐘的處罰,這些舉措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和教育作用,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市民要慢慢提高交通安全意識。另外,他覺得裝“智能行人過街系統”抓拍行人闖紅燈,此舉的確會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海南是否能夠加以借鑒還要根據海南實際情況再定。
案例鏈接
行人橫穿馬路
被重型車撞亡
2013年3月30日上午11時20分許,當事人彭某駕駛重型專項作業車,沿著海口濱海大道由東向西行駛至觀海臺路段,適遇行人趙某自南向北橫過機動車道,彭某往右打方向盤避讓不及,致使該車前保險桿撞到趙某,造成趙某當場死亡的慘劇。
抓拍“神器”
深圳交警新試點的“智能行人過街系統”由視頻采集分析存儲上傳系統、控制器、顯示屏、閘機、語音播報和前端計算機等系統組成。其結合現有檢測、控制、語音、人臉識別、自動抓拍報警、ITS等技術,在紅燈亮起時,閘門關閉,將行人止步于閘門一側;在綠燈亮起時,閘門打開,將行人安全放行。
?
?
?
相關鏈接:
闖紅燈罰抄交規百遍 如何看交管中的“怪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