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會現場。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劉莉 攝
共享單車好騎,但研發單車的電腦控制器卻沒那么容易。伴隨著“智能制造”的逐漸發展,用人單位對于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但剛走出校門的部分應屆生卻遭遇了實踐技能“跟不上”的短板。這是記者昨在省智能制造業高校畢業生公益專場招聘會上見到的場景。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甜子
智能制造企業求賢若渴:發展快,單位招聘計劃增長了20%
昨天,記者來到常州人才資源服務產業園,這里正在舉行2017江蘇省智能制造業高校畢業生公益專場招聘會。這場“科技含量”極高的招聘會,地點安排在了全省智能制造業發展的重要策源地常州。進場的用人單位也處處都是高科技元素。蘇州路之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智能制造企業,研發的微電腦智能控制器廣泛應用于智能馬桶蓋、家用電器、醫療設備、軌道交通等眾多領域。公司拿出了產品設計工程師、軟件工程師(嵌入式)等崗位,希望招聘到高分子材料、材料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的優秀人才。
招聘工作人員說,今年公司招聘計劃增長了20%,薪水也上浮5%左右。公司生產的微電腦控制器,智能冰箱、空調、洗衣機,以及需要電腦控制的共享單車等,都會使用到。雖然應用很廣泛,但微電腦控制器的設計卻并沒有那么容易,對于前來應聘的學生的技能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AutoCAD繪圖工具等,是必備的技能。
另一家從事商用空調系列電機、風機等研發和制造的常州企業,帶來了電機開發技術員和儲備干部兩個崗位,共需求15名應屆畢業生。用人單位表示,希望畢業生能夠進入車間一線實踐一段時間“打基礎”,然后公司會對他們進行重點培養。“我們從事的產品制造,對于新員工的基礎要求非常高,所以希望他們能夠沉下心來從零開始打基礎。”
畢業生有點“尷尬”:單位提的要求,書上沒教啊!
常州大學機械專業的小成同學在應聘一家航天背景的電機企業時遇到了不小的尷尬:用人單位提出的技能要求,大學四年以及實習期間壓根就沒學過!
小成接觸過基本的機械維修和生產流程,但用人單位卻提出,希望小成掌握更高要求的技能,甚至還對外語能力提出了要求。“只能再去換其他單位應聘了,知道智能制造企業很火爆,但沒想到崗位要求這么高。”對此,企業HR倒是有相應的解釋。“我們的不少設備都是奧地利等國進口的,設備說明書也是全英文。所以希望前來應聘的應屆生至少能夠通過英語六級,這樣在完成基本對話和英文閱讀方面才會沒有障礙。”
南京工業大學學生事務部副部長張濤表示,校園學習和用人單位需求之間差距的“最后一公里”,學校從學生本科一年級進校開始就有意識的在“打通”。本科生一進校,學校就配備了導師,一年級就能在導師的指導下接觸教學實習,了解企業的需求,從而在后續的學習中有意識的培養相應的能力。不僅是學生的實踐技能,高校的就業指導甚至精細到了學生的就業心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工處副處長王賢芳介紹,學校在給學生上就業指導課時,重點加強過學生的就業觀教育,并邀請優秀校友回校介紹工作經驗,以此更好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數據
近200家單位進場“精準招聘”
記者從省人才市場了解到,昨天的招聘會采取省、市、區人社部門三級聯動的方式,組織了包括中天鋼鐵、常寶股份、常州數控研究所等重點單位,裕興薄膜、恒立液壓、創志機電等上市企業在內的近200家企事業單位參會進場,有針對性地對接相關高校,深挖了2846個適合高校畢業生的管理型、智力型和技術型就業崗位,涉及機械、電氣、自動化、計算機、電子、結構、材料、焊接、機器人、冶金設備、高分子等智能制造業多個領域。活動吸引了來自河海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常州大學、江蘇理工學院等高校的近兩千名畢業生進場求職和對接交流。
在舉辦招聘會的同期,主辦方還組織了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入園機構為畢業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素質測評、信息推送等個性化、精細化和專業化服務。
?
?
?
相關鏈接:
制度障礙致農民權利變現受阻?代表建議修土地管理法--財經--人民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