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中核和中核建兩大集團重組浮出水面,隨后,中國神華豪氣分紅590億,引市場猜想或為煤炭央企重組鋪路。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一場發布會上,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在鋼鐵、煤炭、重型裝備、火電等方面,不重組肯定是不行的。從目前央企動作來看,圍繞四大行業的央企重組似在緊鑼密鼓的開展中。
中央企業重組優勢在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減少內耗,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同時不斷地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重組鎖定四大領域 哪些企業望迎機遇?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從之前發布會上能看出,重組的4個行業是非常明確的,這些行業都是去產能的重點領域,產業集中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這也體現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
>> 煤炭
近日,*ST新集發布公告稱,因公司控股股東發生變更,公司名稱擬由“國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劃轉后,中煤集團已成為*ST新集控股股東,國投公司不再持有*ST新集股份。這被市場寄希望于作為煤炭央企改革第一股的*ST新集,順利重組,將拉開央企煤炭重組的序幕。
另外2016年7月,中國國新、誠通集團、中煤集團、神華集團出資組建的中央企業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公司即國源煤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運行。而國源公司的主要任務是配合落實中央企業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推動優化整合涉煤中央企業煤炭資源,促進涉煤中央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結構調整和改革脫困。
另一家煤炭行業的龍頭企業--神華集團,正在牽頭做煤炭行業兼并重組方案。在去年年底的一場論壇上,中國神華董秘黃清說:“國家對于煤炭行業是非常重視的,煤炭行業神華一家獨大,如果說整合基本就是神華牽頭來做行業整合。”
3月17日晚間,神華公布2016年年報稱,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31.27億元,同比增3.4%;實現凈利潤227.12億元,同比增40.7%。根據神華的公告,公司董事會建議派發2016年度末期股息現金0.46元/股,共計90.49億元;派發特別股息現金2.51元/股,共計499.23億元。神華此次累計派發590.72億元。神華為何在此時豪氣分紅,業內認為或許與煤炭行業兼并重組有關。
安信證券研報也指出,中國神華和中煤能源為煤炭領域央企重組重點關注公司。
相關公司:中國神華、*ST新集、中煤能源
>> 重型裝備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重型裝備主要涉及方面相當廣闊,核電、工程機械、船舶方面的重組機會后期值得關注。除去之前已經傳聞已久的南北船合并,上周五兩大核電集團的重組也拉開了重型裝備領域重組的序幕。
船舶行業,據之前中國證券報報道,2017年船舶領域混改有望率先落地,中船集團混改試點實施方案近期或批復出臺。中船集團作為第一批混改試點單位,已初步提出混改實施原則,優先選擇在純民品、競爭性強的業務領域進行積極混改。此外,在去產能大背景下,南北船作為國內船舶行業龍頭,合并預期不斷升溫。
核電行業,3月17日中國核工業集團(中核集團)、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中國核建集團)旗下三家上市公司近日先后公告,兩大集團正籌劃戰略重組事宜。不過,該項重組目前并不涉及兩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公告表示,上述事項目前不涉及上市公司層面的重大資產重組,亦不會對上市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公開信息顯示,三家上市公司的業務各不相同,這也與此前南北車、中遠中海、寶鋼武鋼的重組模式存在根本性差異。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重型裝備央企重組方面,核電領域關注中國核電/中國核建等、礦山機械關注中國一重/中信重工等、港口機械關注振華重工/天橋起重等、船舶方面則關注中國重工/中國船舶。
相關公司:中國核電、中國核建、中國重工、中國船舶
>> 鋼鐵
鋼鐵領域重組也已有大動作。去年6月,寶鋼集團與武鋼集團宣布啟動重組,3個月后,雙方正式公布合并方案。寶鋼集團作為重組后的母公司,將更名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武鋼集團將整體無償劃入,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此前,外界盛傳寶鋼、武鋼合并后,下一個合并的就是首鋼與河北鋼鐵。據之前上海證券報消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遲京東副會長表示,目前還沒有這個日程,“46號文”也沒有指出首鋼要與河北鋼鐵兼并重組。下一個國家推動的兼并重組對象將是鞍鋼和本鋼,馬上就會研究,可能就會對外公布。
相關公司:鞍鋼股份、本鋼板材、河鋼股份、首鋼股份
>> 火電
2016年數據顯示火電產能過剩逾20%,嚴控新增并淘汰過剩產能將有效提升煤電行業整體的利用效率。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指出,煤電行業今年采取多種方式去產能,包括淘汰、重組、改造等方式。
“電力行業央企數量多,行業集中度提升空間較大。”申萬宏源表示,102家央企中擁有發電業務的能源類企業共有12家,相對于5家鋼鐵、2家煤炭和1家水泥的央企數量。分析師認為,電力行業央企數量多,行業集中度提升空間較大。
國金證券分析師也表示,電力系七大混改領域之首,其中煤電領域因產能過剩,企業集中度低等因素,有望迎來供給側改革,央企重組的雙重變革,可重點關注大唐發電,華能國際,華電國際,國電電力、國電投等五大發電集團下的火電類上市公司。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五大電力的合并,可有效減少重復建設和無效投資,成為巨無霸型的電力集團,有利于提高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走出去與國際一流電力集團相抗衡。
相關公司:大唐發電、華能國際、國電電力、華電國際
關注重組后融合時代 央企重組效果顯現
寶武重組:去年6月,寶鋼集團與武鋼集團宣布啟動重組,3個月后,雙方正式公布合并方案。寶鋼集團作為重組后的母公司,將更名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武鋼集團將整體無償劃入,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據中國寶武鋼鐵集團董事長馬國強介紹,從體量和規模來說,寶武集團已經是全球產量規模第二大,“叫它航母也不為過。”
如今,寶武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占全國鋼鐵產量大概7%-8%,產能占有比例不到10%。更重要的是,寶鋼和武鋼重組之后,就可以從更廣的范圍,統籌考慮產能布局,大大地減少了重復建設和重復投資,重組后壓減過剩的鋼鐵產能近千萬噸。
航運重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重組前2013年到2015年兩個企業平均每年利潤之和是57億元,重組后中國遠洋海運集團2016年就實現了160億元利潤,這種利潤是在去年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創新低的情況下取得的,達到了重組之后“1+1大于2”的效果。
南北車重組:從南北車重組整合后首份年報披露情況來看,中國中車凈利增長。2015年,南北車作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先行者、探路者和實踐者,圓滿完成重組整合工作。分業務來看,2015年,公司鐵路裝備業務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9%,保持平穩增長,但產品結構有所變化,動車組銷量增長,客車、貨車銷量下降;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業務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6.31%,主要是本期城軌地鐵車輛的交付增加所致;新產業業務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98%,主要是市場開拓有效,發電設備和汽車裝備收入同比有所提高;現代服務業務的營業收入同比減少5.45%,主要是物流、貿易類收入減少所致。(記者嚴洲 龔潔瓊)
?
?
?
?
相關鏈接:
兩大核電央企籌劃重組 將提升核心競爭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