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為金融服務
“怎樣實現包容性增長,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部分國家面臨的挑戰。”佰仟金融創始人、董事長劉實表示,金融科技2.0是對數據更多維度、更深度的利用。
移動互聯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豐富數據,運用智能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數據能夠顯著提高客戶服務和企業運營的效率。但隨著數據豐富度、社會透明度的提高,違約成本也在不斷增加。
劉實認為在這一問題上,金融科技將發揮巨大作用,提高企業風險判斷能力,促進信用社會的良性轉化。金融科技發展至3.0版本時,或成為一種底層技術,應用于不同層面的創新。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表示,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是3個不同的概念。
“互聯網金融”的實質是渠道的拓展,即以互聯網為銷售渠道售賣金融產品;“金融科技”是技術的革命,即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手段為金融機構服務;“科技金融”則是企業利用科技手段為自身服務。
陳生強認為,真正的金融科技應當尊重金融的本質,做好風險定價,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為傳統金融機構服務,幫助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應與監管部門密切合作
“目前東南亞許多國家正在積極發展金融科技,但在電子商務、網絡滲透率等方面,與中國5年前的發展水平大體相當。”,Funding Societies、Modalku聯合創始人兼CEO Kelvin TEO介紹。
如今,金融科技行業面臨個人隱私保護與數據保存的兩大問題。一方面,能夠從移動應用收集到的個人信息已經非常龐大,個人隱私面臨巨大挑戰;另一方面,為抵擋黑客惡意攻擊,保存和保護數據的標準也越來越高。Kelvin TEO建議,金融科技不能急于求發展,應與監管部門保持密切合作。
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兼CEO計葵生表示,國內許多互聯網公司擁有技術,卻缺乏金融能力。因此,中國傳統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在未來5年內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與此同時,傳統數據需與新型大數據相結合,在信用與融資、對投資的理解,以及匹配的邏輯方面耐心積累,保持并發揮傳統金融的優勢。“傳統金融機構不應對新技術、模型、數據過分自信,而應始終結合外部環境進行判斷,并重視數據安全。”計葵生說。
(海口網博鰲3月24日電)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