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掃描墻壁上的二維碼,家屬即可獲取逝者個人簡介、墓志銘、人生時間軸、照片、視頻等內容。”26日,在2017年清明新聞媒體通氣會上,浙江省殯葬協會常務副會長沙力介紹,2017年,浙江寧波同泰嘉陵陵園整體推出壁葬與銅制二維碼祭掃牌,這在浙江省內尚屬首次。
記者了解到,壁葬是將骨灰盒嵌在墻壁內的喪葬方式,是節地生態葬的一種形式。“在壁葬墻上鑲嵌二維碼,通過掃一掃,即可便捷實現在線追思和文明科技祭掃。節地生態葬也可以‘高大上’。”沙力說。
圖為2017年清明新聞媒體通氣會現場 方堃 攝
如今,節地生態葬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資料顯示,2016年,中央9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倡導人們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這是中國在殯葬領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首個專門性文件。
節地生態葬如何實現節地?“一個普通墓地,所占土地約1平方米,而15平方米的生態墓可以安葬280人,平均每人只占0.05平方米,大大節約了土地資源。”沙力給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
圖為2017年清明新聞媒體通氣會現場 方堃 攝
浙江省民政廳副廳長梁星心介紹,為了倡導綠色環保理念,浙江省積極推進新型節地生態葬,以樹葬為切入口,大力推行壁葬、海葬等生態葬式,并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愛民舉措。
數據顯示,2016年浙江溫嶺對參加海葬的人員免除海葬者家屬所有海葬費用,并發放2000元的喪葬補貼;浙江瑞安永泰陵園2016年度完成免費花葬13例;2017年清明期間,浙江全省各地實行海葬和江葬的逝者達300余位。
長期以來,“厚葬”的傳統觀念已深入人心,社會對節地生態葬的接受度還不高,該如何普及和推行這一模式?
圖為“綠郡杯”節地生態墓、骨灰堂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示 方堃 攝
“要想培育綠色殯葬的社會新風氣,殯葬行業必須對墓地、骨灰堂等進行產品創新。”沙力說,今年,浙江寧波同泰嘉陵陵園整體推出壁葬與銅制二維碼祭掃牌,就是創新的表現。未來,這種模式會被浙江省內更多陵園采用。
據悉,為了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創新和落實綠色發展舉措,浙江省殯葬協會在2016年11月舉辦了首屆“綠郡杯”節地生態墓、骨灰堂設計大賽,本次大賽的獲獎作品未來也會制作推出。(完)
?
相關鏈接:
祭掃踏青出行集中 清明節交通安全風險加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