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要來到,你是否打算回鄉掃墓、祭奠先人?踏青掃墓、燒紙錢、放鞭炮、吃青團艾粄……祭祀亡人、寄托生者哀思,向來是我國清明節的傳統。而在國外,許多國家也有這樣特別的一天,以各種各樣的節日、儀式,來寄托對逝去親友、亡故烈士的哀思。那么,國外的“清明節”又是哪一天呢?他們又會用什么樣的方式來紀念先人、表達思念?讓我們來看看國外“清明節”之最吧!
最愛國的“清明節”:美國、以色列、坦桑尼亞
美國“陣亡將士日”展現民眾愛國情
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
美國的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是為了悼念在各戰爭中陣亡的美軍官兵,于1971年由聯邦政府定為國家節日,日期為5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一。人們起初在“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一天僅祭奠所有的戰爭死難者,后來在民間逐漸演變為一般家庭祭奠去逝的親人。
陣亡將士紀念日不單是對美國人展現愛國情操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民間更是代表夏季正式開始。不少海灘、游樂場、小島的夏日渡輪等等,都會由該星期的周末開始營運。由于連續3日假期,令不少美國民眾到郊外燒烤野餐、到海邊玩樂或者參觀博物館等等,導致交通擠塞頗嚴重。
以色列:系列國家紀念日寄托哀思
2015年4月15日,以色列在位于耶路撒冷的亞德韋希姆大屠殺紀念館舉行一年一度的大屠殺遇難者紀念儀式
以色列人民于每年公歷5月左右連續紀念“大屠殺紀念日”、“死難烈士紀念日”和以色列的國家“獨立日”。以色列大屠殺紀念日是根據猶太歷法確定的,按照公元紀年每年則有所不同。
由于巴以沖突持續不斷,給以色列造成巨大傷亡,所以這些看似很官方的節日實際上直接與以色列萬戶千家的感情相連。每當這些日子來臨,以色列人都會手捧鮮花,舉著蠟燭來到各自的親人墓前,用猶太民族特有的風俗——往親人墓碑上擺象征永恒的石子來表達內心的哀思,很多墓碑都是采取平放的形式,以便墓碑上能有更大的面積來承載親友的寄托“哀思”的石子。
坦桑尼亞:“哀思節”悼念獨立戰爭烈士
坦桑尼亞人民為逝者下葬
坦桑尼亞是古人類發源地之一。公元7-8世紀,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遷入該地區,19世紀德英等國殖民勢力相繼侵入。為了爭取獨立,坦桑尼亞人民同殖民者展開了英勇斗爭,1961年坦噶尼喀宣告獨立,1963年12月桑給巴爾宣告獨立,1964年二者組成聯合共和國,同年10月改名為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
為了悼念在獨立戰爭中為國犧牲的死難烈士,坦桑尼亞人民把每年的9月2號定為“哀思節”。每到這一天,人們自愿地到墓地獻花、掃墓,國家領導人也親臨烈士陵園,虔誠祭掃,也有人到獨立廣場的紀念碑前敬獻花圈,以此寄托對烈士的哀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