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羊愛干凈,每天都要割新鮮的草,還要及時清理它們的糞便,不然草沾上了一點點糞便,它們就不吃了。”4月5日上午,龍華區龍橋鎮挺豐村委會王廷村微風陣陣,脫貧戶王立奇看著羊舍里的黑山羊笑著說道。
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不僅讓王立奇(右起第三位)養起了牛羊,還有了新房住。
經過政府的幫扶,貧困戶王立奇如今已變成了脫貧戶。他說,多虧黨的精準扶貧政策,讓自己摘掉了窮帽子,“我要努力勞作,將孩子培養成才,回報社會。”
記者 陳小萍
特約記者 劉偉 文/圖
家庭變故 成了“霜打的茄子”
王立奇是一個勤勞本分的農民,無專業技能,以務農為生,平時外出打些零工掙取生活費。成家后,王立奇很快有了一對活潑可愛的孩子,雖然生活有些艱難,但他一心想著如何通過自己的勞動,讓家人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
可是,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原本不寬裕的家庭變得更貧困。由于種種原因,幾年前妻子與他離了婚。面對妻子的離開,原本意志堅強的他,精神受到了很大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成了“霜打的茄子”,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整個人非常消極。
“每天出去打點零工,日子得過且過,一個月收入僅幾百塊錢。”王立奇說,一直過這樣的日子,時間久了就麻木了,有飯吃就滿足了,過一天是一天。
精準扶貧 “心氣”一點點高起來
列為精準扶貧對象后,針對王立奇的家庭情況、生存環境和身體狀況,龍橋鎮結合他本人的意愿,制定了相應的幫扶措施,為他家送來了18只黑山羊、2頭牛及一批雞。同時,依照龍華區教導局制定的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實行計劃,還為他的兩個孩子提供生活補助,并將他家納入到農村危房改造補助對象。
可能是因為家庭變故的影響太大,王立奇消極的觀念并沒有改變,不積極養殖黑山羊、牛,生活一直沒有改變。王立奇的境況引起了龍橋鎮黨委政府的關注,鎮村干部及時上門走訪,鼓勵其樹立生活的信心。在幫扶走訪過程中,將國家的扶貧政策與市區的扶貧獎勵措施進行了反復的宣傳,重塑他脫貧致富的信心。
在政府的幫扶和支持下,王立奇的生活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并且開始享受到了脫貧的成果。如今,政府幫忙購買的羊已經生下了6只羊仔,母牛也產下了一頭小牛仔。
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就像一抹亮眼的陽光照進了他的小屋,擺脫了窮日子,王立奇的“心氣”也一點點高起來。“以前做夢都想摘掉窮帽子,可總是有心無力,但是現在不同了,過好日子有指望了,我也敢去夢想了。”王立奇說道。
扶貧夜校 學會了感恩
王立奇的羊舍收拾得妥妥帖帖,地面鋪上了一層雜草,20多只黑山羊就在羊舍內的“木床”上靜靜地休憩。“這羊要吃隔夜草,所以每次割完草都要曬一曬再喂。”看著羊舍里的黑山羊,王立奇抑制不住的興奮,“我經常去扶貧夜校聽課,學到了不少種養殖技術。”
不管干農活、打零工有多累,王立奇每周都爭取去扶貧夜校上課學習,同時傾聽鎮農技、畜牧專家的現場答疑。“以前總覺得政府幫扶自己是應該的,看了扶貧夜校后,思想得到轉變,學會了感恩。”他說,扶貧夜校中的勤勞致富的典型事例讓他懂得,天上不會掉餡餅,躺著好日子不會自動送上門;成功脫貧的農民兄弟讓他明白,要把感恩的話兒掛在嘴上……
“多虧黨的精準扶貧政策”,王立奇說,接下來的日子,他會更加努力勞作,將孩子培養成才,“將來回報社會。”
(海口網4月6日訊)
?
相關鏈接:
白沙貧困戶養雞養豬還有分成 多元化發展摘“窮”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