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李先生遇到一件怪事:與自己生活多年的85歲老父親稱要搬出去租房另過,他不放心老人獨居,四處聯系家政中心為老人尋找保姆。可是,老父親卻稱保姆找到了,人家不僅不需要工資,每月還給老人開工資1500元。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4月6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采訪時了解到,該事件在社區人員的介入下終于真相大白。
八旬翁緣何租房另過?
李大爺今年85歲,家住蘇家屯區金錢松路、蕙蘭街附近。老人共有6個子女,一直以來,他都和大兒子李先生住在一起。近一段時間以來,李先生發現,老父親經常白天外出,有時很晚才回來,而且還拎回來大包小裹的禮品。
后來,李大爺稱自己與兒子一家人住一起不太方便,想在兒子家小區的一樓租個房子單過。為尊重老人的意愿,子女們同意了。但一個偶然機會,李先生在出租房里發現了父親的秘密:房間里的各種保健品堆積如山!
“我偷偷跟蹤過父親,發現他是去參加各種養生講座,領完獎品后,就刷醫保卡買保健品。”李先生說,通過查詢,父親醫保卡上的錢都被劃光了。據粗略統計,父親買來的各種保健品總價值達數萬元。
保姆咋反給老人開工資?
“最令人生氣的是,父親聽信賣保健品的工作人員忽悠,將該吃的降糖藥擅自停了。”李先生告訴記者,父親患有多年糖尿病,按醫囑一直在服用降糖藥。但自從買了一堆保健品后,老人如獲至寶,不再吃降糖藥。結果,老人因低血糖導致休克被送到醫院。幸虧救治及時才轉危為安。
回到家后,子女們擔心老人還會偷著去聽講座、偷買保健品,于是將老人的醫保卡藏了起來。同時,考慮到父親出院不久,需要專人陪護,子女們四處聯系家政中心想為老人找一位保姆。
然而,預料不到的事發生了,一位自稱保姆的王姐找上門來。“人家不需要開支,相反,她每月還給我開1500元呢!”李大爺說的話,把子女們嚇了一跳。
保姆稱“只掙提成不拿返現”
經過調查得知,這位王姐是李大爺在一次養生講座上結識的。此后,王姐就自告奮勇當上了他的保姆。她除了經常到李大爺的出租房里打掃保潔外,主要任務是幫老人跑腿買各種保健品,掙提成錢。為此,老人把醫保卡拿給她保管。
“我是給老人開過工資!”王姐直言不諱地說,“那些錢都是各保健品公司給當事人的返現,我是一個誠信的人,只掙屬于自己的一份,屬于老人的錢我一分也不能多拿!”她說。
王姐坦言,自己來是為了繼續給老人預約下個療程的保健品,卻意外得知,老人的醫保卡被兒子沒收了。對此,李大爺感到在王姐面前丟了面子,遂找到所屬銅興社區討說法。
在銅興社區人員出面協調下,幾經周折,李大爺終于和其六個子女達成一致:不再輕信保健品的夸大宣傳了。醫保卡、工資卡交由子女保管;將出租房退掉,與王姐斷絕聯系,輪流與子女一起住,讓子女多陪陪老人,避免孤獨寂寞。
心理專家:關注老年人的寂寞
為什么會出現保姆給老人倒過來開工資的鬧劇?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專家劉長輝指出,其實這折射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老年人太寂寞。
他說,老年人睡眠越來越少,每天早早就醒了,時間太多,無所事事,無處打發。有一位老人在就診時說,她實在沒地兒遛彎了,早上起來后就出門坐上第一班公共汽車,“來哪輛坐哪輛,一直坐到終點站,然后再從終點坐到起點,再從起點坐回到家里……”
劉長輝說,他在咨詢中曾經遇到過老年人堅持要把房產送給保姆的案例,兒女覺得不可理解。實際上,就是老人太寂寞了,但保姆對老人關愛有加。他分析說,現在很多保健品銷售人員打出了親情牌,他們給予老年人的關愛是兒女不能比的。而老年人在得到這種關愛后,警惕性就會有所降低,相對來說就容易上當受騙。
沈陽晚報、沈陽網高級記者 唐葵陽
?
?
相關鏈接:
北京自住房、公租房將為新北京人開展專項分配試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