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藝舍”文化街成為橫瀝“一村一品牌”創建工作的典型示范項目。南方日報記者 胡國球 攝
4月5日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以《用責任感換獲得感》為題,深入報道我省東莞市深化文明城市基層創建的做法和成效,向全國推廣東莞經驗。
報道中說,東莞是蟬聯三屆的“全國文明城市”。但由于特殊的市鎮兩級建制,東莞在過去的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工作重心在城區,相對忽略了鎮街的文明創建,造成了中心城區和鎮街文明創建的標準不統一、差距比較大。
去年6月,一場以“補短板、促提升”為主題的深化文明城市基層創建的戰役在東莞打響,突出問題導向,統籌推進市鎮村一體化文明創建。
如今,文明創建工作帶來變化的不僅僅是環境,還發生著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化學反應”——伴隨著基層文明創建工作的深入,一件件得民心、順民意的實事好事落到實處,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成就感和為民服務的責任感不斷增強,居民的獲得感也不斷增多。東莞的改變,說明抓文明創建本質上就是抓發展、抓形象、抓民生、抓作風。
報道指出,東莞的實踐進一步證明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論斷:“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
環境大整改
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支撐產業提檔升級
以往住在東莞市中心的賴思宇,從市區回20多公里外的老家麻涌鎮,一路的環境狀況天差地別,讓她感慨良多。“以前,市區各方面的環境、空氣、配套、設施都要比村里好很多。”賴思宇說:“我現在是白天在市區上班,晚上回麻涌住。”
曾經,麻涌鎮環華陽湖一帶,化工、電鍍、造紙等傳統低端工業遍布,雞棚、鴨寮混雜其中,縱橫交錯的河網,常年散發著惡臭。鎮街規劃雜亂無章,“城市牛皮癬”隨處可見,違規搭建、商業廣告亂拉掛普遍。
如今,麻涌鎮已經在文明創建過程中發生巨變、嘗到碩果。麻涌鎮從過去遍布衛生死角的鎮街,變成現在成為“香飄四季”的宜居之地。良好的環境不僅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還吸引了阿里巴巴、京東等一批大型優質項目進駐。
去年6月以來,橫瀝鎮向清理“牛皮癬”、拆除違章建筑、整治占道經營等城市“六亂”開戰,僅僅“牛皮癬”就清理了13萬處。如今,原來不愿意到橫瀝鎮投資落戶的企業,現在主動找到鎮政府,簽訂合同,到當地投資辦廠。原來一家大型企業曾希望遷址到橫瀝鎮,可在數次實地考察后,投資建廠的事一直懸而未決。如今這家企業的副總裁陳琳說,變化很大,現在是我在追著政府,希望讓我們盡快在這邊建一個先進的智能化的制造基地。
實踐證明,深化文明創建,為東莞經濟提質增效、產業提檔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在茶山鎮,隨著文明創建深入,該鎮的軟實力迅速攀升,重點項目的落戶數量也躍居全市前列。
全城總動員
努力使文明創建成為“范例”而非“案例”
2016年6月開始,按照中央文明辦提出的“只做范例、不做案例”的要求,東莞全域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基層文明“補短板、促提升”創建熱潮,著力探索市鎮村一體化文明創建新路子。
“抓文明創建本質上就是抓發展、抓形象、抓民生、抓作風。”東莞市委書記呂業升強調,全市要以歷史的縱深感和面對更高期待的使命感,把精神文明創建擺上更加突出的地位,以文明創建工作來統攬經濟社會建設的全面工作。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東莞徹底摒棄過去中心城區與鎮村文明創建上“一高一低”的“雙重標準”,全面拉高工作標桿,確立市鎮村一體標準,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創建,以高標準規劃、大手筆投入為保障,引入高水平設計力量規劃設計鎮村環境改造,推動鎮村文明創建升級。
橫瀝鎮在文明創建過程中,以建設美麗幸福村居為抓手,啟動實施55項環境整治綜合提升工程,聘請專業人員為全鎮17個村(社區)規劃設計環境改造工程。鎮政府與商戶簽訂了門前三包和規范經營的協議,同時對整個路面和人行道進行了升級改造。
橫瀝鎮隨機開展問卷調查顯示,群眾對文明創建工作整體滿意度達98.1%。
橫瀝鎮的變化只是一個縮影。同樣的變化,發生在東莞的各個鎮街,城鄉面貌發生根本改觀。
在茶山鎮,通過一系列措施的整治,昔日的違法廣告牌、滿墻“牛皮癬”已經被锃亮的瓷磚墻面、風格統一的商業牌匾替代。從茶山鎮站前路直行至茶興路,這條曾經臟亂的道路通過舊墻改造工程已經成為集“生態、文明、展示”為一體的文明創建示范街道。
在麻涌鎮,核心價值觀建設融入了鄉村景觀建設,依托明清時期祠堂、古民居、廟宇等古建筑,和涼棚、曲藝、古榕樹、香蕉林等生態、文化元素,打造獨具嶺南風貌的特色古村落和香飄四季鄉村游產業。優美的環境,吸引了從廣州來的民宿開發者,新業態直接帶動了村民增收。
據統計,去年以來,東莞市共實施311個文明創建工程項目。全市累計清除衛生死角超過52萬處,處理占道經營超過33萬宗。拆除違章建筑超過1.17萬處,簽訂“門前三包”協議150多萬份。全市共建成1287處休閑綠地,17個森林公園、濕地公園、956公里綠道,森林覆蓋率達37.4%,綠化覆蓋率達50.5%。企業和群眾參與志愿服務超過26.7萬人次。
創建常態化
創新機制標本兼治重塑東莞城市形象
作為“世界工廠”,東莞一直在尋找經濟轉型升級的答案。隨著越來越多的高端科技企業入駐東莞,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群涌入城市,市區周邊街鎮相對滯后的城市管理已經成了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目標的瓶頸。
對于基層文明創建存在的問題,東莞市委、市政府經過調研后認為,問題的形成,看似有客觀的原因,但根子還在于干部和群眾認識的不到位,存在著“重經濟輕文明,重產業輕環境、重建設輕管理,重城區輕基層”等認識上的偏差。
在中央文明辦和省文明委的關心指導下,東莞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嚴格落實精神文明建設“一把手”責任制,把精神文明建設“軟指標”變成“硬任務”,抓鐵有痕,共建共享,夯實“軟指標”,打造宜居城市,重塑東莞城市形象。
東莞從創新體制機制入手,注重標本兼治,以考核為“指揮棒”,健全了常態化創建考評機制,建立了系統的文明創建問責機制。東莞市委、市政府督察室及市文明辦聯合組成3個督查組開展明察暗訪,啟用無人機巡查,對全市33個鎮街園區進行不間斷的督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當地進行整改。
在節目中,東莞市委副書記張科深有感觸,通過文明創建,天更藍了水更清了街更綠了環境更美了,這些都是老百姓能夠直接感受得到的,一句話,就是用黨員干部的責任感換取老百姓的獲得感。
東莞市委、市政府強調,將在整治突出問題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基礎上,繼續在“整治、鞏固、完善、提高”上下功夫,重點在環境整治、城市管理、村莊治理、市民文明習慣培養及核心價值觀建設方面謀求創新突破,全力推動全市文明創建取得更大成效。
?
?
相關鏈接:
東莞一幼兒園保育員涉嫌投毒致10名幼兒送院治療
東莞一醫院推“積分”生娃 孕婦滿75分優先入院
東莞:破局開放型經濟發展之困
廣東東莞“倍增計劃”助力企業集約轉型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