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
海綿理念繡好美舍河花
如何讓美舍河重煥生機?海口找到了答案——幾個月來,我市以“海綿城市”理念生態治水,采用“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的多元系統水環境提升戰略,立足將美舍河打造貫穿城區南北的重要水生態景觀廊道。
修復后的美舍河鮮花盛開。記者 張 洋 攝
治水先治污。為強化源頭管理,加強環境監管、加大處罰力度,確保美舍河水體環境安全,從今年開始,環保部門通過每天3次以上定時或不定時巡查的方式,對美舍河周邊500米范圍內的污染源進行全面排查,定位拍照記錄各個排水口、排污管,摸清污染源點位;并將美舍河沿岸和上游的沙坡水庫劃為8個責任段,設立18塊分片管理責任牌,分別標注責任段范圍、責任領導、巡查人員、巡查事項、舉報電話及監督電話。環保監測部門分別在美舍河2號橋段、中山南路布設2個點位,沙坡水庫壩下、美舍河丁村段布設6個點位進行取樣監測,及時掌握美舍河水體水質現狀;同時,開啟美舍河沿岸專項整治夜間巡查工作,凌晨突擊查處違法排污企業。此外,我市摸清排污口和雨污水混接、錯接問題癥結,排查雨水管網約216.8公里、排水口338個,系統制定清污分流、分散污水處理廠布局的方案,控制外源污染物直排入河,徹底解決污水直排帶來的污染問題。
“如今,美舍河被打造成為‘水安全的河’、‘有生命的河’、‘有文化的河’、‘社會的河’、‘經濟的河’。”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告訴記者,“水安全的河”是指美舍河治理后能與洪水成為“朋友”,能最大限度地把水留住和把水安全排入海;把美舍河變成一條有生命的河,提升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目前正讓美舍河變成一條河底有水草浮動、河中有魚蝦漂游、河岸綠樹成蔭,真正有生命力的河。
不僅如此,還將美舍河分為五段,因地制宜分段治理。美舍河從入海口一直到國興段的水體都有一定鹽度,均具備種植紅樹的條件,已開始選定栽種紅樹;高鐵沿線段河邊上,安裝了38臺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日處理污水流量達到7500立方米,將劣五類水質凈化為達到城市一般景觀要求的五類水質,同時滿足國家污水處理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一級A排放標準。
鳳翔段梯田濕地,是美舍河用“海綿”理念開展生態修復的點睛之筆。俞孔堅說:“同時,美舍河的治理保留著兩岸的田園、菜地,在加上人工濕地水凈化技術,這種歷史文化和科技的展示,恰恰展現了美舍河是一條‘有文化的河’。”
從4月6日開始,我市在三級濕地試驗段種植水生植物,截至當天18時許,一、二、三級臺地的水生植物全部種植完畢。據了解,此次種植的水生植物一共5000株,分別是再力花、花葉蘆竹、香彩雀、水生美人蕉、翠蘆莉、睡蓮等6種適宜海南氣候的本土植物。
“第一級臺地種植了三種植物,分別是花葉蘆竹、水生美人蕉、再力花;第二級和第三級臺地都種植了兩種植物,香彩雀和睡蓮;在二級和三級臺地之間的人行棧道邊上有個植物種植池,里面種植了翠蘆莉。”鳳翔公園工程項目負責人介紹,這些植物是按照抗污能力的強弱分級種植,逐層對污水起到凈化作用。同時,睡蓮、美人蕉還對污水中的重金屬有顯著凈化效果,不僅對污水起到一定的吸附作用,還可以起到景觀美化作用。
一系列的治理創舉和好做法正有序開展,得到了很多人的點贊。“海口的生態治理走在全國前列。”在調研完我市美舍河的治理情況后,我國城市規劃頂級專家、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如是說。
美舍河,美貌正恢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