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區科協工作人員在大棚內指導農戶。
海口網4月17日消息(記者陳奕霖 通訊員王巨昌 張麗珍 攝影報道)“自從用了科學的種植、管理辦法,我們這里的蔬菜一年四季長勢都很好,這批苦瓜上市后,又是一筆收入。”4月17日上午,海口秀英區東山鎮統歷嶺村村民鄭大忠行走在蔬菜大棚內,將品相不好的大頂苦瓜摘下來,以保證瓜果品質。
看著這些由區農業部門選種、農技專家指導種植的苦瓜喜人的長勢,鄭大忠露出了笑容。據悉,統歷嶺村的蔬菜種植基地是秀英區農村科普示范基地之一,近兩年該區通過引導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設,引進、展示最新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不斷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有效帶動當地農民生產提質增量,提高了農戶的收入。
科學技術提品質
在統歷嶺村蔬菜種植基地內,有200多畝的大棚用于種植苦瓜,除了常見的本地長苦瓜,還有80畝左右是嫁接種植的大頂苦瓜,苦瓜的藤蔓盤繞在支架上,枝葉密布,一顆顆形狀飽滿、顏色翠綠的苦瓜掛在枝條上。統歷嶺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洪光益介紹,這些苦瓜從去年12月種植至今,已到尾期,再過幾日便能全部采摘完畢。
洪光益說,大頂苦瓜的種植,從品種引進、設施建設、日常種植管理都離不開科學技術,“這些苦瓜主要售往香港,種植這個品種,就是農業部門的專家根據市場決定的,瓜苗的嫁接,噴灌系統的建設,作物施肥和土地管理,都是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他告訴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農技專家常會到田間地頭給農戶們進行培訓,“通過培訓,現在施肥都是有機肥、生物菌肥和農家肥相結合。”
據介紹,東山鎮統歷嶺蔬菜種植基地目前有蔬菜種植大棚800畝,主要種植苦瓜、泡椒、大芥菜、小芥菜等蔬菜。基地通過增加有機肥和生物菌,提高土地有機質,確保土壤微量元素,零化肥、零農藥,大大提高了蔬菜生產效益。嘗到了科學種植管理的甜頭,談起這方面的內容,洪光益滔滔不絕,還打開手機,展示了物聯網系統的智能管理。原來,該村蔬菜種植基地在去年底投入十萬元創新建設了一個0.7畝的新型大棚,通過大棚內的系統,只需手機軟件操作,便能及時監控作物的生長情況,實現遠程操縱澆水施肥,“就算我不在田頭,也不會耽誤種植。”洪光益笑著說:“這也解放了農民的勞動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