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海南積極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提升農業綜合效益
農業“接二連三”培育新業態
-海南日報記者 況昌勛
近年來,海南打造出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品牌。圖為游客在海口世外桃源休閑農莊湖畔垂釣。記者張茂攝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簡稱一號文件)發布,“旅游+”“生態+”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
海南生態環境優良、森林覆蓋率高、熱帶氣候特色鮮明,具有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近年來,海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使熱帶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優勢產業和海南經濟的一張王牌”的囑托,依托農村青山綠水、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為載體,積極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農民收入。
拓寬農民收入來源
今年4月,三亞亞龍灣玫瑰谷,玫瑰在春風中盛開,吸引眾多游客。在這片玫瑰種植基地里,游客不僅可以賞花、攝影,還可以體驗玫瑰種植、品嘗玫瑰餅、購買玫瑰面膜。4年前,也是在這片花海之中,習總書記與農民親切交談,探討致富之路。
經過4年的發展,玫瑰谷已成為花卉主題旅游景點,年接待游客百萬人次。也因為延伸產業鏈,將鮮花生產、觀賞、銷售擴展到了食品領域,每畝花田年產值超過3萬元。
如何讓傳統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是海南一直思考探索的命題。
休閑農業加鄉村旅游,把觀光、休閑、農業、旅游有機結合起來,發展集休閑、觀光、教育、生態、旅游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可以提升農業附加值,拓寬農民收入來源。
因此,全省各市縣根據自然特色、地理區位、文化風俗、生態環境等特色優勢,發展多元化休閑產業。海口市依托都市農業,打造五種休閑農業發展模式;三亞市將休閑農業園區分為五大類型,實行多樣化發展;文昌市打造五大休閑產業集群;瓊海市著力打造“瓊海農味”、國家農業公園、鄉村旅游三大品牌……全省涌現出瓊海田園城市、瓊中奔格內、保亭布隆賽、定安“百里百村”等一批特色鮮明、初顯效應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品牌。
農業旅游業雙升級
荷塘月色、田野炊煙、綠野紅莓、鄉村蘭情、龍壽花海……這些如詩如畫的景點,讓眾多游客無比向往。瓊海龍壽洋國家農業公園,就是這么一個迷人的地方。“農業”和“公園”,這兩個曾經不搭調的詞,如今成功“牽手”。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蔬菜不僅是產品,農耕不僅是勞動,濃濃的鄉村體驗,提升了傳統農業,也豐富了旅游內容。
農業是第一產業,農產品加工是第二產業,旅游業是第三產業,農業公園就實現了“承一接二連三”。海南結合美麗鄉村和國際旅游島建設需求,充分發揮生態及產業優勢,大力推進農業公園建設,使農業的功能更加多元化。目前,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正抓緊建設,完成投資近10億元,并將瓊海龍壽洋萬畝田野公園、三亞國家水稻公園等打造成為城鄉一體化、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也成為海南旅游新業態。國家旅游局統計,目前非景點旅游游客已占80%。對海南而言,迎接大眾旅游時代,推進全域旅游的主戰場就是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海南不僅有陽光沙灘、椰風海韻的藍色旅游品牌,也要打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為代表的綠色旅游品牌,形成山海互動、藍綠融合。”海南省旅游協會秘書長王健生說。
農旅融合深度發展
雖然海南農旅融合從無到有、小有成效,但仍需“更上一層樓”,實現從弱到強。
閑時,和村民一起采摘蔬菜瓜果,體驗躬耕勞作的美好;忙時,互聯網遠程監控農莊里瓜菜家禽的生產和管理,收割田園日常點滴帶來的樂趣……這樣的休閑度假夢也許不久后就可以實現了。海南將借助互聯網技術,培育農業新業態,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和全域旅游建設。
海口石山鎮,正在探索“互聯網+農業+旅游”發展模式,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紐帶,將集人文、生態、環境為一體的要素資源整合起來。在三卿村,村民以合作社形式發展火山黑豆種植,并打造黑豆主題農家樂,在愛哪哪網、旅行社、驢友俱樂部等媒介進行推廣。游客在農家樂種豆、磨豆,了解黑豆故事和風俗,極大豐富了用戶體驗。
據悉,今年海南還將繼續深入開展休閑農業示范點創建和星級企業培育行動,繼續推進互聯網產業小鎮建設,推出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路線,推動海口野荔枝生態系統、白沙綠茶文化系統等列入國家重點農業文化遺產,并建立休閑農業產業數據庫,提升休閑農業發展水平。
(本報海口4月17日訊)
?
相關鏈接:
農村生活污水怎么治?聽聽海南各部門相關負責人怎么說
海南出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意見 將部分農村轉變為旅游景區
海南明確目標:農村殘疾人家庭到2018年實現脫貧
海南結合“百千工程” 建好農村“路網”
海南農村公路六大工程建設穩步推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