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經過三個多月的跟蹤調查,發現個別較有影響力的新聞客戶端竟然成了低俗直播的入口。比如,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今日頭條客戶端會不定期地推送一些直播秀鏈接,點開鏈接,就會進入一個叫“火山直播”的直播板塊,這里面大量女主播穿著性感暴露。(據央視新聞)
2016年開始,我國網絡直播出現爆炸式增長。相關數據顯示,國內已有300余家企業提供互聯網直播平臺服務,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44億。然而,作為新經濟形態的一種,網絡直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各種亂象也隨之而來。一些平臺直播低俗色情內容,更是突破了道德底線與法律紅線,污染了網絡空間。
對此,國家相關部門持續整治打擊,效果明顯。但在利益誘惑之下,網絡直播中的低俗亂象并未絕跡。甚至,個別比較有影響力的新聞客戶端,也成了低俗直播的“流量掮客”。以今日頭條為例,其日活躍用戶量已突破5000萬。面對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如果企業罔顧社會責任和社會效益,為低俗直播提供入口和通道,必然會給社會公序良俗帶來指數效應的沖擊。
無利不起早。個別新聞客戶端長期為低俗和涉黃直播提供入口和通道,背后恐怕依然是個錢字。業內知情人士張先生說,涉黃女主播得到了一些直播平臺的默許,因為大尺度直播可以迅速為平臺聚攏人氣,人氣越高,主播收到的禮物就越多,而平臺的收益也就越高。在豐厚利潤的刺激下,平臺監管員自然也就成了擺設,而為其提供鏈接入口和通道的新聞客戶端也就把社會責任置之腦后了。
杜絕網絡低俗直播,固然需要補齊監管短板。比如,一些涉黃直播平臺會不斷變換馬甲來逃避監管和打擊。對此,網信監管部門責無旁貸。另一方面,為低俗直播提供入口的新聞客戶端,也應該反省一下自身的企業文化和社會責任等價值追求。
誠然,許多互聯網企業是靠技術發家的,但卻不能以技術原因和用戶選擇作為借口,逃避企業本身對低俗內容的監管和過濾責任。一些新聞客戶端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媒體,但卻具有典型的新聞分發屬性。而且即便直播的節目不屬于新聞產品,也依然是網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一點上說,相關企業理應負起培育健康文明的網絡文化的社會責任,防止低俗內容通過企業的鏈接入口分發出去。
某新聞客戶端的負責人之前曾表示,“企業都要有社會責任感,我們要做對社會有益而不是有害的事。”但從央視新聞的報道來看,為低俗直播提供入口,并不是對社會有益的事。更何況,這些低俗內容還可能直接毒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希望相關新聞客戶端面對利益的誘惑,能夠踩踩剎車,真正反思社會責任,切實加強自律,莫讓網絡直播變成低俗的代名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