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廣播電視對農村的全覆蓋,農村接收外界的信息渠道越來越多,精神生活也越來越充實。但對不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來說,連接維系千里之外的親情,僅靠節日或農忙的呼喚遠遠不夠。如今,互聯網讓世界變小,相隔萬里的人們也可以無時差地溝通、交流。憑借一根網線聯通奔波在外的親人,隨時隨地傳達親情、訴說相思,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照亮了許多人的夢想。
對我而言,感觸頗深。周末回家時,父親跟我說,他打算在家里安上網絡,讓手機也能聯網。當時我很好奇,一個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花甲老人,對智能手機的認識完全空白,能跟得上年輕人的節奏嗎?但對于父親的主動“觸網”,我還是舉雙手贊成。過了一個月,再次回家時看見的一幕讓我很驚訝,父親正用手機和遠在新疆的哥哥視頻聊天。視頻結束后,父親很是感慨:“這樣子比打電話方便多了,還能隨時隨地看到你們,又省得你們把錢和時間都花在來回路上。互聯網這東西好啊,以后跟你們聯系就用它了。”
不只如此,作為一名老黨員,父親和村里的其他老人非常熟絡,不時拉拉家常。父親的“觸網”體驗也刷新著久居農村的長輩們對互聯網的認識:“以前都說網絡有無線網,看不見摸不著,看來用處還真是大。俺們也得動動手動動腦,追趕上時代。”
透過農村觸網的窗口,得以窺見時代的進步。不同的時代,往往有著相似的追求。過去在農村,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大伙兒向往的生活;眼下,不再滿足于吃穿,享受信息暢通帶來的便利,在信息洪流中尋找致富的路徑,成為信息時代許多人的“小目標”。
一度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農村電商,讓包括父親在內的老鄉們看到了創業的機會。恰好這幾年,省里“鎮村通”工程暨農村淘寶試點項目也處于快速推進中,阿里巴巴要在本地招募“農村淘寶合伙人”,他們主動向支部建議,要通過農村電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歸農村,在家門口創業。一番努力之下,村里面三家“村淘”和一家快遞店正式開業,還曾成功創下單日購買量121件的當地紀錄……如今,村里的老人建起了“夕陽紅”微信群,經常就村里的事務給村支部提點建議意見,為村里的公益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拿父親的話來說,下一步,他們還想建立公眾號,把村里的事情宣傳出去。
過去,互聯網往往被當做年輕人的陣地,農村的老年人似乎與互聯網沒有交集。但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特別是在農村的廣闊天地中,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顯然具有充足的空間和無限的潛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相信伴隨著互聯網疆域的不斷延伸,越來越多的人將不斷“觸網”,更多精彩的故事將會發生,更多的夢想將會綻放。
(作者為江蘇省邳州市委組織部干部)
?
相關鏈接:
蘇健:為中國夢提速的高鐵工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