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為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供有力思想輿論支持——
弘揚時代主旋律 傳遞海南正能量
-海南日報記者陳蔚林
整個4月份,將有68場文藝演出在全省各地上演。這其中,既有本省劇團帶來的瓊劇惠民演出,也有省外乃至國外藝術院團帶來的經典歌舞劇目。
在南海之濱的這方熱土,從來就不缺少文化的滋養。動人的海南故事每一天都在發生,等待著人們的挖掘、講述和聆聽。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考察海南時關于“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年來,我省宣傳文化系統講述海南故事、傳播海南聲音、塑造海南形象,為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力量、輿論支持和道德滋養。
弘揚凡人善舉
推進移風易俗
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瓊島落地生根
每年辭舊迎新之際,“感動海南”十大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為海南帶來向善的暖流。
這股暖流催生的種子在“感動海南”十大年度人物的舞臺絢麗綻放——儋州市雅星鎮原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牛開成,用46年的生命告訴人們:生命的承重本是奉獻;下崗職工文兵用10年時間,在全省范圍內為宣傳地貧防治知識奔走疾呼,為地貧患兒與愛心人士搭建了捐受平臺;“南海姑娘”羅九如與海洋打了40年交道,耄耋之年仍奔走在生態環保第一現場,說要永遠守護海鷗、魚群、珊瑚礁……
經過5年的探索和創新,“感動海南”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特別是線上線下互動活動的不斷拓展和深入,使越來越多海南人從“感動人物”身上汲取了前行的力量。
這股力量,成為我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助推。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海南落地生根:
創建一批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基地,建設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在社區鄉村設立善行義舉榜,在媒體刊播“圖說我們的價值觀”作品;開設“未成年人道德講壇”,深化海南文明大行動,開展海口“雙創”、瓊海“美麗鄉村”等文明城市創建和城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不斷夯實、推進。
措施有力,所以成果喜人:17個村鎮、37個單位分別被評為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文明單位;1個城市、4個單位、2名個人被評為第三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五指山市文兵同志被評為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8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海南農信社小額信貸團隊被授予“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海南美麗鄉村建設經驗在全國得到推廣。
老百姓也從中得到了實在利好。儋州市雅星鎮新讓村村民符林賀說:“現在提倡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婚喪嫁娶不再大操大辦,村民欠的‘人情債’少了,脫貧致富的本錢也攢起來了!”
是啊,新讓村里的嶄新氣象隨處可見,筆直干凈的水泥村道,直通到每個村民的家門口;村道邊、圍墻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標語和圖像為古樸的村莊更添一抹亮色。
一個又一個道德模范,一個又一個喜人變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了生動詮釋,為建設國際旅游島增添了人文之美。
聚焦發展實踐
反映改革探索
新聞輿論工作為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供強大正能量
“全省11.6萬戶、47.71萬農村貧困人口,2016年計劃脫貧18.8萬人,截至12月底實現脫貧20.2萬人……”1月8日,《人民日報》刊發的一組數據振奮人心。
海南脫貧攻堅工作底子薄、任務重,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確決策、各級幫扶干部的勠力同心,也離不開宣傳思想文化系統的加油鼓勁、營造氛圍、凝聚力量——
一篇篇反映脫貧成果的報道鼓舞人心,一篇篇介紹致富方法的報道帶來啟示,廣大新聞工作者深入開展“走轉改”活動,與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基層捉到了一條條新聞“活魚”,令我省新聞輿論工作氣象一新——
從做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宣傳,到深入挖掘報道我省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新實踐新事例新經驗,進一步增強了干部群眾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從深入開展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等重大主題宣傳,到組織“多規合一”改革、“放管服”改革、司法體制改革、農墾管理體制改革等宣傳工作,把干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
尤其是,在省委省政府服務社會投資、禁毒三年大會戰等重點工作中,我省輿論宣傳工作者制定專項方案,精心組織新聞宣傳和社會宣傳,提振全省經濟發展信心,鼓舞全省干部群眾士氣。
海口“雙創”、三亞“雙城”“雙修”、環島高鐵貫通……一個個在海南發展進程中迸發的關鍵詞,吸聚了人們的目光——黨的十八大以來,截至去年底,我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主動協調中央主要媒體高頻率、大篇幅宣傳推介海南,累計發稿量2萬余條,著力維護、有效服務海南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形象宣傳片“海南·深呼吸”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強勢推出,并走進美國紐約時報廣場,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了海南的全新形象。
做實文化民生
打造文化精品
不斷提升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文化自信
大型史詩電視連續劇《天涯浴血》在央視一套、天津衛視、廣東衛視輪番播出,唱響了瓊崖堅持革命武裝斗爭23年紅旗不倒的壯麗史詩。
近年來,海南優秀文藝作品呈現良好勢頭:原創歌舞詩《黎族家園》斬獲全國大獎,民族舞劇《東坡海南》舞動京津,新編歷史瓊劇《海瑞》煥活地方戲,電影劇本《瓊崖女杰——劉秋菊》《記者的故事》《阿婆的檳榔》被列入國家文化部電影孵化計劃,電視專題節目《不能忘卻的記憶——坦贊鐵路圓夢紀行》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實現了該獎項在海南零的突破……
廣大海南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為人民書寫、抒情、抒懷,不斷堅持文藝創新,用一個個“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彰顯了新時期海南文藝的獨特魅力。
在此過程中,我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把促進文化惠民、改善文化民生,當作文化小康建設的緊迫任務,把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不斷延伸——
通過出臺高雅藝術商業演出票價補貼相關辦法,鼓勵支持各文藝單位為廣大群眾提供高質量的舞臺藝術演出。現代京劇《紅燈記》、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多媒體兒童互動劇《昆蟲總動員》等多部精品劇目來瓊演出,不斷滿足海南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全省職業文藝院團(含民營院團)亦積極送文藝到鄉鎮,惠及觀眾數十萬人。
除了看演出、看電影,海南人民還有許多渠道感受文化魅力、享受文化生活——省博物館二期、省民族博物館改造工程已經完成;省音樂廳、省美術館被列入我省“十三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省圖書館、省博物館、省歌舞劇院、文化廣場等建成并投入使用;實施完成40多個“全國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工程”,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
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公共圖書館20個,文化館2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04個,農家書屋2695家,行政村文體活動室980個。南海漁船通廣播電視工程的實施,讓受益漁民能夠收看到58套電視節目和收聽到45套廣播節目,改變了海南漁民傳統單調的海上作業生活。
省第七次黨代會即將召開,海南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將繼續高舉旗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改革創新,講述好海南故事、傳播好海南聲音、塑造好海南形象,為建設美好新海南提供不竭的思想支持和輿論氛圍。
(本報海口4月21日訊)
?
相關鏈接:
系列述評:“雙百”發力促投資 后起直追風頭勁
系列述評:把海南島作為一個大城市來統一規劃
系列述評: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正當時
述評| 十二大產業蘊育發展新動能
系列述評| 海南“增綠”“護藍”全面發力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