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欄目就湖南衡陽大學生李某借用同學信息,在校園貸20多個平臺上借款110多萬等系列詐騙案進行了深度報道。
在節目中,央視一方面曝光了李某通過虛構創業事實在互金平臺借款消費,然后向周邊同學和大一新生騙取信任信息繼續貸款以償還先期借款,而后被同學發現及舉報的詐騙事實,另外一方面,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及嘉賓也表示,雖然“校園貸”發生過一些問題,但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禁了之,原因在于大學生借貸需求和市場的增長。
大學生是一個有消費剛需卻又缺乏消費能力的群體,比如購買電腦、手機等,而互金平臺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滿足和解決了大學生的這一需求。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指出,校園貸市場去年已經突破了800億,而且這個規模還會不斷增長,因此不能漠視大學生的正常借貸需求。
專業人士表示,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校園金融其實是有著積極的作用,適度的資金供給確實能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投資自我提升的目標,
大學生金融知識教育亟需加強
毫無疑問,校園貸有其積極的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可以充分利用。然而,央視記者在校園內采訪時了解到,普通學生對于校園貸的相關引導教育有印象的寥寥無幾。
為此,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認為,“樓越蓋越高的時候,安全網也要越建越高”。如何建立校園貸安全網和保證大學生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成為當務之急。
針對這些情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寧表示,“從金融領域來講,并沒有一個校園貸的概念,只是小額貸款發生在校園,服務校園人群,不要被‘校園貸’這個名字迷惑,校園貸的本質是消費貸和小貸,所以,應該為“校園貸”正名。這就要求遵循監管的相應的條款進行有效監管,協同推出合理政策。畢竟一旦大學生無償還能力,對于平臺來說,也是一種傷害,不僅對互金行業的整體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甚至造成行業的停滯。
朱寧教授在談及李某案件時指出,由于一些學生對個人征信記錄、個人信息保護不夠關注,導致其輕易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信用信息,由此引發一些受騙上當現象由此可見,學生消費應當量入為出,和自己需求匹配,同時需具備金融和風險意識,在培養情商,智商以外還需具備一定的財商,對自己每個行為帶來的后果要有清晰的認識。
監管及時介入 規范行業亂象
央視《新聞1+1》節目中指出,“校園貸”等消費貸款不能一禁了之。因為部分學生還是有創業等正常借貸需求,在對待信息不對等的部分“校園貸” 產品時,監管方面應加強防范不可控因素,盡力杜絕侵犯人身權益的情況發生,維護借款人的合法權益。但監管中應避免出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這樣的“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否則將可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違背監管初衷。
節目中,白巖松表示,針對當前校園貸問題,傳統思路是進行堵,建設安全網,但他認為應該有更具建設性的思路,把這校園貸的“高樓蓋得更有質量,符合需求,制造真正的專項校園貸,或者出臺針對校園貸的管理”。朱寧教授表示,這就要求校園貸必須服務于廣大學生,幫助他們在校園更好的生活。在借款人正當性和投資者正當性這方面,什么樣的人可以貸,可以貸多少,貸多頻繁,資金的使用用途是什么,校園及整個監管部門理應推出一些政策。
朱寧認為,從學校層面來講,需要對學生負有安全的責任。教育宣傳是最基本的,需要進一步推動學生的財產和人身安全的保護。從監管層面而言,創新總是走在監管之前,“這是老鼠和貓的關系”,要讓消費者既能享受金融創新帶來的好處,讓消費者意識到金融創新背后的風險,在對待信息不對等的部分“校園貸” 產品時,監管方面要加強防范不可控因素,盡力杜絕侵犯人身權益的情況發生。
朱寧在節目中還表示,一段時期以來,校園貸之所以發生一些亂象,根本原因在于借貸者在接觸金融工具前缺乏相關金融教育,同時在面對問題時缺乏正向的指導與實際的幫助。可見,讓大學生選擇安全可靠的互金平臺,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針對校園貸行業出現的發展中的問題,銀監會此前已發布《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重點做好校園網貸的清理整頓工作: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將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人納入營銷范圍,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不得進行虛假欺詐宣傳和銷售,不得通過各種方式變相發放高利貸。
市場呼喚綠色校園消費金融新范式
有跡象表明,當前我國校園金融服務需求巨大,但在供給方面存在巨大的缺口。由于國家助學體系覆蓋面有限,只有不到10%的學生獲得助學貸款。所以,作為正規軍的校園信貸平臺應在提供綠色、健康的服務方面成為樣板,并重新定義校園金融需求,構建綠色校園金融體系,積極擁抱監管,凈化校園金融市場環境。
樂信集團CEO肖文杰也坦言,過去幾年,一些民間放貸機構給市場造成了一些不和諧,因此市場必須進行規范,但不是一刀切的停止服務,因為校園的金融服務需求是真實且迫切的,而民間貸和高利貸始終不會放棄這部分市場。
據悉,早在一年前,樂信旗下的分期樂商城就曾發起成立了中國大學生信用聯盟,致力于解決校園信貸市場多頭借貸、暴力催收等亂象。今年3月,樂信更明確提出“綠色校園金融”的四項基本原則,主張包括:額度限制、費率限制以及助力成長、支持創業就業,加大金融信用、信息安全教育等四大方面。從去年11月以來,除了在線上向用戶精準推送金融信用安全知識,樂信已陸續在南寧、福州、大連、河南新鄉等多個城市舉辦了數十次的校園金融、信用安全知識講座活動,該活動的宗旨之一正是引導在校學生有效識別金融風險、遠離金融詐騙、遠離非法集資。
?
相關鏈接:
司法機關向“假官司”亮劍 民間借貸糾紛為重災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