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數量再創新高、審理難度逐步增大、審判質效穩中向好、賠償力度有所提升,最高人民法院4月24日發布的《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16年)》顯示,去年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呈現4大新特點。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宋曉明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
案件數量增長審理難度加大
去年,人民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案件大幅增加。新收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一審案件15.2萬余件,同比2015年上升16.8%。
其中,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增幅明顯。地方各級法院共新收和審結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13.6萬余件和13.1萬余件,同比分別上升24.82%和30.09%。
案件數量增長,在經濟發達地區尤為顯著。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5省市收案數量一直保持高位運行態勢,去年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合計超過10.7萬件,占全國總數的70.37%。
宋曉明指出,一些中西部省份去年也一改往年案件數量偏少的狀況。如貴州省隨著工業強省、城鎮化帶動戰略的推進,案件數量增長非常迅猛,同比上一年上升58.2%。
重慶把創新作為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以重大項目為載體,推動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的進一步深化,全市三級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案件同比上升57.85%。
案件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案件審理難度也在日益增大。
宋曉明說,一年來,涉及尖端、前沿技術的疑難復雜案件、涉及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品牌保護的商標糾紛案件、涉及信息網絡傳播的著作權糾紛和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競爭糾紛不斷增多,審理難度加大。
去年,山東法院技術合同案件收案同比上升119%;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結的一審案件中,涉及專利、計算機軟件、技術秘密等技術類案件占95%以上。
宋曉明舉例說,北京法院審結的含核苷酸類似物的復合物或鹽及其合成方法發明專利權無效行政糾紛案,涉及馬庫什權利要求等復雜醫藥化學問題。
除技術類案件外,一些商標糾紛案件由于涉及著名品牌利益保護,一些著作權糾紛案件涉及互聯網新技術,一些壟斷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涉及市場競爭秩序維護,社會關注度高,案件事實復雜難辨,法律適用新奇特殊,使知識產權審判不斷面臨新挑戰。如北京法院審理的“梟龍”商標行政糾紛案,涉及“梟龍”戰機等。
賠償力度提升審判質效向好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擁有“美容器”外觀設計專利,以珠海金稻電器有限公司生產、銷售、許諾銷售及北京麗康富雅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美容儀器侵犯其外觀設計專利權為由提起訴訟,要求二被告停止侵權,金稻公司賠償損失300萬元,二被告連帶賠償合理開支20萬元。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一審、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均全額支持了松下株式會社主張的300萬元賠償請求以及20萬元合理開支。
此外,在“紫玉”商標侵權上訴案和書生公司系列侵犯著作權上訴案中,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于判賠數額過低、保護力度不足的原審判決,堅決改判全額支持權利人的索賠請求。
據了解,去年,法院判決知識產權案件賠償力度有所提升。
宋曉明說,人民法院依法加大對經濟增長具有重大突破性帶動作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的保護力度,使賠償數額與知識產權市場價值相契合,充分考慮維權成本,判決侵權人支付律師費等訴訟合理支出。
人民法院嚴厲懲處訴訟不誠信行為,對于提供偽證、虛假陳述、故意逾期舉證、毀損證據、妨礙證人作證、濫用管轄權異議、濫用訴權等不誠信訴訟行為,依法給予程序制裁。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在青島科尼樂機械公司專利侵權案中,對拒不履行法院生效保全裁定的當事人處以50萬元罰款。
隨著法院不斷強化審判工作,知識產權審判質效穩中向好。去年,地方各級法院審結的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雖然同比上升30.09%,但二審案件的改判發回重審率僅為5.94%,再審率同比下降45%。地方各級法院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調解撤訴率達到64.21%,二審案件調解撤訴率達到27.44%,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周期長賠償低難題有望破解
當前,社會上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反映,主要集中于舉證難、周期長、賠償低等問題。宋曉明說,最高法今天發布的《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2016-2020)》以問題為導向,力圖在未來5年中,解決這些難題、瓶頸問題。
他以解決周期長問題為例說,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實行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雙軌制模式,原告提起專利權侵權民事訴訟,被告往往以專利授予單位所賦予其專利權的效力進行抗辯,法院對此沒有審查職能,只能由行政機關審查后作出決定,當事人可能不服決定而提起行政訴訟。有的案件因為“程序往復、循環訴訟”,一拖就是七八年。
對此,綱要提出“推動解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雙軌制運行中所存在的問題”。宋曉明建議修改相關法律,賦予法院在審理專利權侵權案件中,對專利權效力的審查職能。
綱要對于解決賠償低的問題也作出規劃:建立科學合理的知識產權損害賠償制度體系,建立權利人被侵權所遭受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許可費用、法定賠償以及維權成本與知識產權價值相適應的損害賠償體系。
宋曉明介紹說,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舉措包括:建立公平合理、比例協調的知識產權損害賠償制度,以補償性為主,以懲罰性為輔,讓權利人利益得到賠償,侵權人無利可圖,敗訴方承擔維權成本。推動在著作權法、專利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中規定懲罰性賠償制度,提高知識產權侵權的法定賠償額。
宋曉明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通過不斷修改和完善法律,加大司法保護力度,在知識產權損害賠償額上,會有新的司法價值和政策定位要求。”
?
?
相關鏈接:
廣東高院發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白皮書 涉技術合同、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增幅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