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你媽是你媽”“我還活著”等五花八門的證明,讓群眾跑斷了腿,基層干部磨破了嘴。一位社區黨委書記曾拿著厚厚的登記本訴苦說,一年社區要開570多份證明,占公開辦事業務量的一半。
五花八門的證明背后,反映出一些部門和單位權力邊界不明晰,設置不合理、不合法;部門之間信息不共享以及“懶政”滋生的相互推諉,給群眾工作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中央一再要求加大簡政放權力度,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門依然存在政策梗阻現象,其根源就在于為政者沒有真正下決心,下狠勁去推動落實改革。
成都市之所以能一刀砍去298項證明,就在于決策者決心大、敢擔當。改革必然會沖擊部門利益。最初,有的部門一問三不知,有的部門堅持老辦法辦事,有的部門干脆回復請“清理部門承擔相應責任”。成都市頂住壓力,市政府直接站到“前臺”發文,政務中心、民政局、法制辦“三堂會審”、掛圖作戰,最后所有涉及部門均由“一把手”簽字認賬,最終交出一份清爽干凈的15項保留清單。
減證的目的在于便民。值得肯定的是,成都市的清理工作,并非只是對證明“一砍了之”,而是繼續在打破“部門壁壘”、實現數據信息共建共享、加大失信懲治力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著力,確保證明砍下來了,群眾還能辦得了事。
有人戲稱成都的證明事項保留清單已經減到了“皮包骨頭”,但事實證明,依然有可以再優化的事項。由此可見,簡政放權的改革仍需再深化。只有改革到位,群眾才能得到真正的實惠。 (記者叢峰、葉含勇)新華社成都4月24日電
?
?
相關鏈接:
簡政放權,披荊斬棘前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