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欄目就多起由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了專題報道,引發業界廣泛關注。針對校園貸問題,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銀監會近日召開的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表示,正研究如何讓銀行更好地為大學生提供貸款服務,“把正門打開”。
“社會批評我們銀行對大學生的信貸業務服務不到位,他們找不到地方貸款就找網絡或者社會上的高利貸。商業銀行應研究如何把對大學和大學生的金融服務做到位。”郭樹清說。
此番表態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廣泛關注。全國政協委員翟美卿表示,針對校園貸除了要“開正門”,還應該引進正規互金平臺,與商業銀行形成補充,并且要盡快建立誠信體系。
翟美卿說,針對校園貸市場當前出現的亂象,首先要理性看待。從金融角度來說,校園貸只是小額信貸發生在校園,針對的群體是大學生而已,它是成長鏈金融的重要部分。
“雖然校園信貸領域出現野蠻生長、無序擴張的局面,但仍屬于成長鏈金融的重要部分,對大學生進行適當的授信是合理的,不應將校園信貸‘妖魔化’。對于校園信貸,關鍵在于規范及引導,讓無序變為有序,從陰暗走向陽光。”翟美卿說。
針對校園貸如何健康發展的問題,翟美卿提出幾點建議。她認為,首先要明確行業準入標準,嚴控準入機構。“相關監管機構需制定業務準入門檻,對業務資格進行審批。對校園信貸產品的宣傳方式、貸款利率、風控體系、催收方式等要素進行規范,把握好創新的尺度。對大學生的合理消費需求研發產品,分層分類授信。”
另外,學校也要負擔起教育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校園貸的責任。目前只有國開行開展助學貸款單一類別的校園信貸業務,校方應對本校學生的信貸需求進行調研摸底,引入正規合法具有業務資質的校園信貸機構進行合作,設計產品匹配需求。建議可首先在沿海地區的知名高校開展試點工作。
對于一些在校大學生超額消費又無力償還的情況,翟美卿認為要建立誠信體系,她表示,缺乏信用約束體制及失信懲罰制度是大學生失信行為的根源。規范引導校園信貸的健康發展,需要逐步建立起針對大學生的信用、誠信體系。
“大學生的信用狀況將直接影響其以后畢業、就業、創業、出國深造、貸款等重大事宜。大學生的信用、誠信體系的建立對防控校園信貸的風險,推動校園信貸持續健康發展,乃至整個誠信社會的建立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最后她還提到,要加強大學生金融知識的教育,培育正確的金融觀,一方面能讓他們擦亮眼睛,識別金融陷阱,做好自我保護,另一方面對合理健康的消費觀念及行為的培育及形成也是有所裨益。
?
相關鏈接:
不良平臺突破底線陷畸形發展困局
業內人士: 校園貸平臺不做風控審核屬于缺德
78家網貸平臺通過信息系統安全等保三級認證
兩人玩手機網游一周輸5萬 懷疑平臺涉嫌違法報警
團伙盜刷境外信用卡在網絡平臺充值 涉案金額上千萬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