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舍河長堤路生態修復段綠意盎然。記者石中華 攝
工人為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做基礎加固工作。記者石中華 攝
濕地植被水陸相間,清清河水蜿蜒流過……隨著美舍河濕地生態修復和海綿城市的深入推進,海口正在大尺度地融入自然生態,日漸恢復的生態功能,讓不再孤立的水體源源不斷地滋養著這座城市。
大自然的恩賜不但提升了海口“顏值”、留住了鄉愁、為市民游客提供了休憩場所,同時也將河流兩岸的人文古跡串珠成線,讓這座城市以生態修復夯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全面煥發出經濟、人文、社會和諧發展的勃勃生機。
市治水辦在國興大道對工地污水周邊管道進行摸排。記者張洋 攝
有機串聯:將人文歷史景點連成一線
“沒有這次生態修復工程,還不會這樣熟知海口。”24日,73歲的張大爺捏著地圖沿美舍河走了一圈,先后來到府城、五公祠、省歌舞劇院等地,他驚奇地發現:原來這些人文歷史景點竟沿美舍河串成一線。“退休后來海口生活20多年了,從未發現海口有著這么深厚的內河文化。”張大爺激動地說。
正如張大爺所說,美舍河不僅穿越了老城區,還將很多人文歷史景點串珠成線,僅在國興大道段1公里的范圍內,就有省圖書館、省歌舞劇院、省博物館等文化建筑。在中上游,還有千年古城府城緊鄰美舍河左岸,以及具有海口歷史代表性的五公祠;在下游,有文化體育公園及南洋文化建筑等。
從正在打造的美舍河生態景觀廊道看,未來還將輻射到羊山濕地、沙坡水庫等多個生態景點,這種生態修復理念,將讓海口在城市發展中更好地踐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進而更好地打造好海口文化名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