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美舍河東風橋生態修復段種植紅樹林苗木。記者石中華 攝
多重效益: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目前,美舍河五個示范段生態修復工程效果已經彰顯,園林起伏的美舍河濕地公園、綠廊成蔭的濱河帶、截污納管后的汩汩清流及蜿蜒曲折的慢行配套設施,已然營造出一片宜人的生態景觀,使得居民生活環境和文化品質得到極大提高。
“美舍河生態修復工程將為海口帶來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多重效益。”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祁毅博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舍河生態修復帶來的直接效益當屬環境價值和生態健康價值。
但文化和社會效益將更多取決于內河文化的挖掘和塑造,祁毅認為,重要的城市內河往往是城市文化發展的紐帶,會逐漸增強城市居民的自我認同感,同時在內河所在城市以外,內河也將作為城市名片帶來品牌價值。
整治后的美舍河高鐵沿線生態修復段生機勃勃。記者石中華 攝
?
提升“顏值”:生態廊道扮靚城市容顏
近日,在美舍河的東風橋生態修復示范段,工人種下一片片紅樹苗木,據介紹,栽種紅樹林是美舍河生態修復的重要嘗試,目前還在現有林帶基礎上逐漸栽種更多本土樹種,從而形成一個寬達數百米、長20多公里的生態廊道,打造成一條極具生態和景觀價值的生態帶。
經過連續的設計打造,沿著美舍河從南往北的五個示范段里,已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態景象,兩岸植被綠意盎然,清澈河中魚兒成群。治水專家們不禁感嘆:美舍河正發揮著海口“綠肺”和“綠腎”的作用,并成為集景觀、文化和休閑于一體的內河公園,讓走過的人感到真正的放松。
“我們還會分批次地投放魚苗和螺類等生物。”美舍河生態修復項目負責人張宇飛告訴記者,通過種植生態水草,及魚類、底棲生物的適量放養,進一步打造自然生態循環體系,讓未來的美舍河變成水草浮動、魚蝦漂游的生命河。
工人在高鐵段河道中種植水草以凈化水質。記者張洋 攝
留住鄉愁:為建花園城市凝聚正能量
河水清澈、鷺鳥成群,阿婆在河邊洗衣、孩童在水中嬉戲……過去的美舍河承載了太多老海口人的記憶,但在近年來的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因美舍河的生態功能逐漸失調和城市雨污分流不徹底,人們昔日的鄉愁漸漸消失。
美舍河生態修復工作中,除了控制流入河道的污水,還通過生態修復措施,提升水體自凈能力。記者在美舍河生態修復示范段采訪中了解到,中山南路美舍河上游段計劃栽種近30萬平方米的生態水草,另外,這些水草上還附著“控藻蟲”等微生物,它們通過攝食水體中的藍綠藻、浮游生物和懸浮物,提高水體透明程度,使得陽光照進水底,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這樣不但能凈化水質,還為接下來引入魚、蝦、貝等高級水生動物提供豐富餌料。
“女孩喜歡摘荷花,男孩喜歡抓魚。”從小在府城長大的林先生對童年的美舍河記憶十分向往,他說,看到美舍河生態環境一天天地恢復,打心底感到幸福,因為這里有老海口人太多的鄉愁記憶,雖然城市在變遷,但人們依舊渴盼留住這份情懷。
記者陳延鵬
(海口網4月26日訊)
?
?
相關鏈接:
“溫柔”防澇顯成效 海口美舍河治水“小考”獲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