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5月2日電(記者李鵬、孫清清)不久前,河南省新蔡縣長楊莊村全村764戶村民都給自己地里的莊稼買了保險。雖然成了“整保村”,但村支書楊青山還是有點困惑:“以前催著都不買,現在爭著買,你說稀罕不稀罕?”
新蔡縣位于河南東南部,地處淮北沖積平原,既是傳統農業大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該縣境內地勢高洼不平,散布著眾多洼地,加之洪、汝河橫貫全境,旱澇災害頻發。為了降低農民種地的風險,政府在當地大力推廣農業保險,然而,給莊稼買保險靠不靠譜,許多農民心里都沒底。
“以前不知道有農業保險,后來知道了,但是擔心不好理賠。”家里有16畝地的村民楊青生幾乎是村里最早嘗鮮買保險的一小批人之一。2016年,楊青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一畝地交了一年10.8元的保費,“沒想到去年正好碰上小麥赤霉病,減產三成以上,最后保險公司按每畝50多元,賠償了900多元。”嘗到了甜頭的他今年又投了保。
與散戶楊青生“歪打正著”嘗到“甜頭”后主動投保不同,種糧大戶袁方力則是“吃了虧”才開始投保。2013年大學畢業后,袁方力回到新蔡縣流轉了316畝土地。幾年下來,管理有方的他順風順水,直到去年200多畝小麥因為赤霉病每畝減產300多斤,賠了6萬多元。
2016年秋,袁方力趕緊給自己的160多畝玉米買了保險。這回讓他躲過一劫:當季玉米抽穗時遭遇大風暴雨,導致大面積倒伏,80多畝玉米幾近絕收,后來農險公司按一畝地600多元,賠了4.9萬元。如今,給莊稼買保險成了袁方力種地首要考慮的事兒。
有了“吃了虧”和“嘗到甜頭”的人“帶路”,今年,沒等村干部發動,全村村民都搶著給自己的莊稼買了保險。記者在長楊莊村采訪,村民拿出河南中原農業保險公司的保單,投保160畝的冬小麥,需交保費8320元,農民個人僅需繳納保費1664元,其余由中央和省級財政負擔(2016年以來河南省為減輕產糧大縣的財政壓力取消了縣級保費補貼),每畝保險金額800元,共計12.8萬元。
近年來,按照“價補分離”的思路,我國積極探索從單純制定最低價格和實行糧食臨時收儲,轉向逐步實行目標價格制度,建立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作為農業大省,2015年5月,河南組建中原農險公司,這也是全省首家保險法人機構。
據中原農險公司新蔡縣支公司負責人介紹,自支公司成立以來,為方便農民投保,公司送保險上門,如今像長楊莊村一樣的“整保村”越來越多。數據顯示,2016年6月,該公司夏糧承保面積僅為8.6萬畝,覆蓋54個行政村、2萬多戶;但截至目前,今年該公司的夏糧承保面積已達55.3萬畝,覆蓋177個行政村、5萬多戶。
“不能光知道種地,也要學會規避風險。”如今,村支書楊青山還多了一個身份——“保險協辦員”,除了做農民和保險公司溝通的橋梁,還負責向農民宣傳保險知識。據介紹,在新蔡縣,像楊青山這樣的保險協辦員已有240多名。
?
相關鏈接:
海南省農業廳等六部門:穩定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