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最近,又有第二批717個特色村寨被批準掛牌,海南有11個入選。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海南11個村寨新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5-08 10:10

      2009年,國家民委、財政部聯合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工作,涌現了一大批民居特色突出、產業支撐有力、民族文化濃郁、人居環境優美、民族關系和諧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3年,公布了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340個,海南萬寧市長豐鎮文通村、白沙黎族自治縣元門鄉羅帥村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什進村躋身其中;最近,又有第二批717個特色村寨被批準掛牌,海南有11個入選。

      海南的少數民族村落,有黎族的、苗族的和回族的,其中黎族和苗族聚落主要分布在海南島中部和南部山區,生產方式以農耕為主;在國際旅游島建設過程中,傳統文化技藝,如黎錦、黎陶和苗繡等,也成了村民們創收的產業載體。

      海南入選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不但體現了濃郁的民族特色,也反映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就,尤其是與旅游,與產業結合的特點,讓各民族農民分享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美好成果。

      三亞吉陽區中廖村 武威 攝

      三亞·吉陽區中廖村

      夢里鄉愁

      大美中廖,亙古黎風,這里有月影星光,夢里鄉愁。

      由8個自然村、3800多人組成的三亞吉陽區中廖村,是一個黎族村莊。

      多年來,位于三亞旅游黃金圈內的中廖村村民守著“好山好水好地”卻能忍住外界誘惑,不靠賣地、蓋違建等“捷徑”謀求暴富,大家凝心聚力,用心守護家鄉的青山綠水,捍衛黎族村落的文化根脈。

      每天,小溪從這里蘇醒,流云在此停留,花草樹木期待與“漸入佳境”的游人邂逅。晨起勞作的鄉親,安守一隅,守樸歸真,讓中廖村充滿“鄉味、野味、村味”。

      “阿姩龍祂”農家樂、可以小憩的騎行驛站、“春天里”咖啡屋,熱情淳樸的中廖村民,也開始端起旅游綠色飯碗,帶領游人漫步村莊,參觀玫瑰花基地、黃秋葵基地,作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特色民俗村、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廖村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精神樂園。

      東方大田鎮報白村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杰 攝

      東方·大田鎮報白村

      黎韻悠長

      遠山如黛,風吹稻香,小河邊身著黎族服裝的阿姐正在洗衣,沿襲著傳統風俗,坡地上肆意奔跑的少年唱著山歌,嬉戲玩耍。

      初進海南東方市大田鎮報白村,以為是高端度假區。這藍色琉璃瓦,粉白墻面,朱紅門窗,獨門獨院的雙層洋樓,竟是普通村民的家。

      東方大田鎮報白村曾是大廣壩水利水電工程庫區移民村,1993年從廣壩鄉遷移至現址,全村333戶人家,大家用勤勞雙手,繪制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為黎族村莊,報白村所有的房子墻面上都繪著朱紅色的民族圖案。這些圖案古樸神秘,寓意頗深。黎族小妹圖、雙鹿起舞圖、農耕圖、雙孔雀圖,訴說著村民向往著生活自由、家庭和睦、喜迎豐收的愿景。

      屋檐下,時見黎家婦女席地而坐編織黎錦,動作熟練,意態平和,精美的黎錦圖案漸漸成形。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之一的黎錦織造技藝,離不開優秀傳承人的堅守。報白村村民符林從9歲開始就跟著奶奶學習織錦,現已是黎錦技藝國家級傳承人。

      五指山市南圣鎮永忠村 海南日報記者陳元才 通訊員王國軍 符國楠攝

      五指山·南圣鎮永忠村

      “憂遁之鄉”

      翻山越嶺,找尋到的美景,一定不會讓人失望。

      五指山市南圣鎮永忠村,藏于深閨,靜靜地訴說著古老過往。

      一程山水一程歌,走進永忠村,富有黎族特色的民居點綴著路邊的風景,村子前面是蜿蜒公路,后面是山間飄浮的云霧,若隱若現,如同仙境一般。如今,這里每天都吸引過路游客駐足游玩,成為當地生態休閑旅游景點,為五指山市目前正在推動的全域旅游建設增色添彩。

      到訪永忠村,一定要去村里的黎寶憂遁草園里轉轉。

      憂遁草是一種純天然,無毒無公害的野菜,含有極高的氨基酸和葉綠素,是國內一個新興的保健產品。近年來,依托本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良好的市場需求,永忠村種植了100多畝的憂遁草,郁郁蔥蔥,長勢喜人。

      憑借“憂遁之鄉”的美名,永忠村村民端起了產業致富的金碗,過上了幸福生活。

      五指山毛陽鎮初保村 武威 韓保獻 攝

      五指山·毛陽鎮初保村

      古樸如初

      探訪海南的攝影愛好者都知道,在現代化進程加速發展的今天,要找尋黎族“茅草屋”的蹤影,一定要到五指山市毛陽鎮初保村。

      沿襲原始味道,與青山綠水相伴,純粹的黎族茅草房,“干欄式”古代黎族民居風格,獨一無二的板材墻體結構,繪成了初保村全景圖。

      古樸,讓這里的一切更顯珍貴,希望時間能靜止,就坐在初保村對面的山頭,見云霧繚繞,水流潺潺,靜靜發呆。

      依山而建的茅草房兩旁,是簡單的土質臺階,幾塊紅色的磚頭,方便村民上山勞作時通行。

      瓊海會山鎮加腦村 陳元才 攝

      瓊海·會山鎮加腦村

      純味苗寨

      小橋流水,茂林修竹,萬泉河的兩條主要支流穿村而過。走上“田園+”發展之路的瓊海市會山鎮加腦村,讓游人感受到獨特的苗族文化。

      加腦村距會山鎮僅2公里左右,并不與世隔絕,卻沒有城市的喧囂。

      鵝卵石鋪就的鄉間小道一直伸向“朋萊灣”,萬泉河水就從冠蓋亭亭的河濱休閑園林中流淌而過;村中竹園曲徑通幽,一間茶室隱秘其中,竹桌、竹椅、竹杯等滿眼的竹元素別有情趣,品一杯五月茶,聽著一旁的射弩場不時傳出的歡笑聲,頗有歸園田居之感。

      如今,村里的苗繡工作室里,手工織繡的挎包、頭巾、腰帶、發卡等產品充滿民族特色;苗族文化展覽室里,鋁制的手鐲、黃猄皮的鼓、祖輩用過的獵槍等難得一見的老物件,引得游客們駐足。

      白沙邦溪鎮芭蕉村 蘇曉杰 李小嫚 攝

      白沙·邦溪鎮芭蕉村

      依山傍水

      走進芭蕉村,遠山蒼翠,近水清澈,綠樹紅花掩映下,數十棟別墅式民居整齊排列,芭蕉客棧、生態停車場、旅游慢道一應俱全。

      依山傍水的芭蕉村,占據了天時地利,具有高顏值。村后倚靠高高的芭蕉嶺,因長滿芭蕉而得名,橫亙而出的芭蕉嶺,草木葳蕤,山花爛漫,清香四溢;村里既有溫泉也有水庫,村旁的南班溫泉,從石壁縫隙里涌出形成石底水潭,常年保持在40℃。

      山之陽剛,水之溫柔,生生不息的芭蕉村,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許多勞動工具,現在已然成了藝術品。

      村民家墻壁上懸掛著編織精美的黎錦,桌子上擺放著制作考究的陶器。在村委會陳列室,擺放著若干個各式各樣的陶器,這些黎錦、陶器都是芭蕉村民前些年制作的,上面都有“大力神”圖案,受到游客喜愛。

      昌江七叉鎮寶山村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杰 攝

      昌江·七叉鎮寶山村

      木棉之鄉

      天空需要一抹藍,春日則需要一抹木棉紅。寶山村在哪兒?海南木棉花開得最多最艷紅的地方,就是寶山。

      探訪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寶山村,滿懷期待。

      甫入村口,百年榕樹底下,清風徐來,泥土的溫馨、綠葉的情意、花朵的芬芳,沁人心脾。人們都說,這是一個“村在綠中、房在林中、人在花中”的自然世界。

      自然之美,從來不用加入修飾,寶山村印證了這一點。每年的二三月份,鄉道兩側、房前屋后、河岸溪邊、荒坡野嶺、田埂之間,人們都能覓得木棉紅。紅得醉人的木棉花無需綠葉陪襯,傲立枝頭,將黎鄉麗景定格于天地間。

      木棉村,似乎是寶山的代名詞,如今,面向眾人開放的寶山藝術名家木棉園,是觀賞木棉花開的絕佳地,來年木棉嬌艷似火時,曲徑可通幽,讓游人如癡如醉。寶山因木棉紅而紅,村民端上了旅游飯碗。

      保亭響水鎮番道村 武威 黃青文 攝

      保亭·響水鎮番道村

      老區新貌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響水鎮番道村是革命老區。2010年底,經過危房改造,全村64戶都住進了白墻紅屋頂的黎族船型風格的新房子里。

      在村口,迎面稻香撲鼻而來,遠處青峰綿延,沿途綠樹成蔭,成排的紅頂白墻水泥房掩映其中,村民們坐在自家房前屋后,樹蔭底下乘涼玩耍,怡然自樂,讓人恍惚如武陵漁人誤闖桃花源。

      變了模樣的番道村,吸引著熱愛鄉村游的省內外客人,村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了特色。黎錦技藝省級遺傳承人周秋梅常常帶著她的弟子們,在自家門前鋪上幾張編織袋,席地而坐,快樂織錦,沉浸在經緯的世界里,似乎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地,引得游客駐足拍照留念。

      瓊中什運鄉便文村 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攝

      瓊中·什運鄉便文村

      稻夢梯田

      在海南旅行,一定要去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便文村看“稻夢梯田”。

      便文村位于鸚哥嶺南麓半山腰上,穿過狹窄的村道,遠道而來的行者可以看見梯田在陽光下肆意地綠著,看到道路旁的溪澗、緩緩流過的清泉、鸚哥嶺腳下山谷里漂亮的露營地。

      梯田一年四季的景色是不同的。春天引水灌溉的時候,梯田猶如鑲嵌在群山之間的一塊塊明鏡,光影澹澹;夏天時,梯田中的禾苗滋長,綠意盈階,油油密密;到了秋天,稻子成熟,金黃色的稻禾隨風舞動,遠望仿若戈壁大漠。

      賞過山景、梯田、漫水橋,是不是想在便文留宿一晚?便文村原生態休閑露營基地,以原生態為理念,讓人們告別都市的喧嘩,回到自然的懷抱。

      瓊中什運鄉番道村

      瓊中·什運鄉番道村

      騎行樂土

      體驗黎族風情,觀賞黎苗歌舞、織錦展示,品嘗黎族特色美食山蘭酒、竹筒飯、魚茶,跟黎族婦女們一起學釀山蘭酒、制作竹筒飯……

      這些愿望,都可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番道村實現。這個背靠鸚哥嶺保護區的小山村慢慢走近人們的視野。

      通過“特色村寨”“整村推進”“風貌管控”合力建設,番道村摘掉了昔日破舊村莊的“帽子”。

      而山路騎行愛好者,都熱衷于瓊中“番文線”(番道村——便文村)。從瓊中營根鎮出發,途經紅毛鎮白沙起義紀念園,到達番道村,感受這條“紅色黎家”線路的秀美風光。

      近兩年,番道村村民還自發組織了一支文藝宣傳隊,結合民族風情特色,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并在村公園內建起一個民族特色演藝臺,開展民歌民舞文藝活動。而村民用手工編織的黎族傳統手工藝品,也受到游客青睞。

      瓊中紅毛鎮什寒村 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瓊中·紅毛鎮什寒村

      高山仙境

      什寒村坐落在黎母山和鸚哥嶺之間的高山盆地中,森林茂密,溪流纏繞,在云霧中若隱若現,有著“天上什寒”的美譽。通往什寒的道路何止“山路十八彎”?沿途的風景讓人陶醉,漫水橋穿過溪澗,清澈泉水流淌,讓人忘卻時光。

      什寒村口有一棵上千年的古樹,幾乎每位來到什寒的游人進村時都要做同一件事,就是先在這棵千年老樹下行注目禮,拍照留念,感受慢下來的光景。

      黎族和苗族同胞共居的什寒村,曾經是瓊中最偏遠、貧困的村莊之一,如今,已從貧困山村向著原生態休閑旅游村華麗轉身,渾然天成的美景與村民熱情好客的天性,吸引著不少國內外游客慕名前來。

      在什寒村,你可以懶洋洋地睡到自然醒,然后帶著相機上山拍云海、拍梯田,可以去山野采回原生的白花菜與竹筍,甚至可以到田里與黎族、苗族同胞一起插秧播種。

    ?

    ?

    相關鏈接:

    海南打造綠色特色實體經濟 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海南儋州:“特色”+“品牌”農業更出彩
    瓊海基層代表李家全:把苗繡做出特色農旅融合促增收
    瓊中3個村莊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儋州職校結合本地特色產業辦學 培養“本土型”人才

    ?

    相關鏈接:
    儋州職校結合本地特色產業辦學 培養“本土型”人才
    瓊海基層代表李家全:把苗繡做出特色農旅融合促增收
    瓊中3個村莊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海南儋州:“特色”+“品牌”農業更出彩
    海南打造綠色特色實體經濟 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郭暢] [編輯:(見習)范奇燕]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