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10萬名“戰(zhàn)士”集合在一起的宏大場面嗎?事實上,這些“戰(zhàn)士們”剛出生的時候身長1厘米左右。這幾天,十萬“大軍”的先頭部隊已經破殼而出——這些“戰(zhàn)士”就是螳螂。它們的戰(zhàn)場是10畝果林,它們的敵人是果林里害蟲。
螳螂守護梨園。鄭涌森供圖
“別看它們個子小,螳螂具有繁殖力強、食蟲量大等優(yōu)點。1只成年螳螂每天至少能吃200多只蚜蟲。6月前后正好是蚜蟲大量繁殖的時候,這批螳螂開始陸續(xù)破殼而出,奔向它們鮮美的大餐——蚜蟲;再長大一些,它們就開始吃樹上的毛毛蟲了。”近日,在慈溪涌森農場的脆梨基地,負責人鄭涌森向記者介紹。
一只螳螂可捕食40余種害蟲
在脆梨基地里,吊著一個個塑料筐,塑料筐里放著一個個螳螂卵。“這些螳螂都是人工養(yǎng)殖,螳螂的卵從山東運來,預計出生的數量會達到10萬多只,平均一畝地1萬只螳螂。最近天氣熱起來后,有螳螂開始破殼而出。”鄭涌森告訴記者。仔細一看,一只灰色的小螳螂緩慢順著繩子,爬到果樹上。此次“滅蟲大軍”主要為中華綠螳螂,黃褐色或綠色,可以在兩個月內長到8至9厘米,最長可存活半年。
據介紹,螳螂可捕食40余種害蟲,如蝗蟲、蛾、蝶、蚊、蠅類的卵、幼蟲、裸露的蟲蛹、成蟲等小型昆蟲及蟬、飛蝗等大型昆蟲。
鄭涌森告訴記者,經過試驗,引入螳螂不存在任何生態(tài)風險。它們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的組成部分,這些螳螂專食性極強,在消滅大量害蟲后,由于食物匱乏及天敵的存在,種群數量將回歸到正常狀態(tài),不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負面影響。
螳螂配鼠茅草保護果園安全
除了引入螳螂,可大批消滅害蟲。蟲子減少后,果林中茂盛的野草對果樹的生長會產生影響。
今年,鄭涌森還在果園里種下了鼠茅草。據其介紹,鼠茅草能抑制90%的雜草生長,從而消除果園對除草劑的依賴。鼠茅草完全腐爛還田后,每畝可為土壤補充有機質500公斤至700公斤,有機物的提升對土壤的重金屬、農藥等有害物質起到很好的吸附固定和降解作用。
“如今,大家對食品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國際市場對于農產品農藥殘留量的門檻也越來越高,這就給生態(tài)農業(yè)和綠色農業(yè)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生物防治就是實現綠色農業(yè)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減少對土壤等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等都有重要的作用。”鄭涌森表示,接下來要研究多種類的生物組合利用,通過研究優(yōu)化釋放生態(tài)環(huán)境,互相取長補短,才能達到疊加積累的效應。
引入天敵滅害蟲逐步代替農藥
當然,養(yǎng)螳螂除蟲,在寧波算是新事物,但“以蟲治蟲”的方式在寧波并不少見。昨天,記者從寧波市農科院生態(tài)所了解到,近年來,市農科院成功飼養(yǎng)了瓢蟲、赤眼蜂等昆蟲用于防控蔬菜和水稻上惱人的蚜蟲、小菜蛾、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等害蟲。而且在寧波不少農場以及水稻基地推廣應用。
“根據大自然的規(guī)律,我們想用培養(yǎng)大批益蟲的方式來降伏害蟲,不再完全依賴于殺蟲劑來保護蔬菜和瓜果。”寧波市農科院生態(tài)所研究員諶江華說。諶江華這幾年一直奔波在寧波各地的水稻基地,調查赤眼蜂治理病蟲害的情況。
他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市農科院專家通過田間實驗發(fā)現,在害蟲發(fā)生初期,如果釋放技術正確的話,可減少農藥使用量50%以上;而釋放大量寄生蜂的作用更加明顯,最多可減少2/3的農藥使用量。
很多市民會有疑問,田間釋放這么多害蟲“天敵”,如何讓它們長期留在田間呢?市農科院的專家表示,他們目前正在研究“天敵”的“載體植物”系統(tǒng),這相當于“天敵”的“家”,當吃完田間地頭的害蟲后,它們會回到“家”中休息,“家”里準備了充足的食物供它們吃喝,還可以在那里產卵,繁衍后代。
?
?
相關鏈接:
年會上摔成十級傷殘 員工起訴單位獲賠15.8萬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