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比海洋天空更為寬廣的是奉獻之心,第14個世界獻血者日即將來到,我們能做什么呢?充滿愛心的獻血者一直在用無言的行動回答:獻血,現在獻血,經常獻血!
鮮血誠可貴,助人價更高。當鮮血順著針管流進血庫,并最終流淌在患者的體內,拯救一個生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省從不乏用熱血詮釋愛心的無償獻血志愿者們。
2017年6月14日是第14個世界獻血者日,今年獻血者日的主題是:“我能做什么?獻血,現在獻血,經常獻血。”最近幾日,海南的400多名熱血青年擼起袖子,用行動告訴我們:“熱血青年,也愿意獻出自己的熱血幫助更多亟待用鮮血挽救生命的人。”
劉筱杰
劉筱杰:無償獻血最多者
20年獻血超20萬毫升
“今年的獻血者日又要來了,我最近也會再去獻一次血。”劉筱杰早已經把獻血當作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來做。
劉筱杰是一名公交車司機,每天開夜班車已經很疲憊,白天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但是只要時間到,劉筱杰就會雷打不動地去獻上400毫升血。
1997年6月12日,劉筱杰的人生開始與獻血結下不解之緣。時至今日,20年韶華恍然流逝,47歲的劉筱杰已經無償獻血148次,共獻出20.76萬毫升的鮮血。
20.76萬毫升鮮血可以拯救多少人的性命啊?劉筱杰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反正知道捐血可以幫助別人就可以了。”劉筱杰說。
“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中華人民共和國無償獻血金獎”“海南省無償獻血國家奉獻金獎”……劉筱杰已經記不清自己獲得多少獎章了,因為他認為獻血跟榮譽無關,只是想幫助別人而已。在家翻墻倒柜從各個角落搜尋出部分獎章,劉筱杰有點不好意思。“因為也沒太在意這些,覺得獻血就是獻血跟榮譽無關,所以平時都沒好好收藏這些。”
除了獻血,劉筱杰還經常跟志同道合的獻血志愿者們一起自發到各市縣做無償獻血宣傳,所有的志愿宣傳活動大家都自費,從無怨言。
“活到老,獻到老,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獻下去。”劉筱杰說。
梁日英:年紀最大的女性獻血者之一
用獻血慶祝60歲生日
大雨剛過,在海口市秀英區秀華路的秀華小街里,道路上仍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水洼,今年60歲的梁日英在小街里開了一間中醫理療店,每天從早上7點忙到晚上9點,但梁日英卻滿臉樂呵呵的。
梁日英年輕時在廣西老家就開始做鄉村醫生,來海南30多年,也一直堅持中醫幫人治療。“也不指望小店能賺多少錢,可以幫助到別人就很開心。”梁日英去獻血也是秉持著幫助別人的想法。
每次從網上、報紙上看到別人生病需要用血的事情,梁日英總是心里牽掛,每次都是主動打電話要求獻血,雖然有些由于血型不配無法互助獻血,梁日英會感到深深的遺憾,但是想幫助別人的心卻一直沒有改變過。
說起已經近60歲了,梁日英依舊樂呵呵地表示“沒事,我長得胖,身體也好,現在再獻血也完全沒事的。”
梁日英說,60歲生日快要到了,這個6月,她要去再獻一次血,來慶祝自己的60歲生日。
齊步勤
齊步勤:熊貓血獻血者
血型稀少更應多幫助別人
199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齊步勤在海口明珠廣場偶遇獻血屋,便也去檢測獻血。“你是Rh陰性O型血。”得知這個消息,齊步勤十分驚訝,因為之前從來不知道自己是大家口中所謂的“熊貓血”。屬于稀有血型,意味著在緊急用血的時候,會面臨比一般人更緊缺的狀態。
自此,齊步勤就決定以后要經常獻血助人。據了解,目前全省登記在庫的RH陰性血只有二百多人,在血庫里的“熊貓血”緊缺的時候,大家都會積極地獻血,確保“熊貓血”血庫的緊急用量。
熊貓血是Rh陰性血型的俗稱,是Rh血型系統的一種。當一個人的紅細胞上存在一種D型抗原時,則稱為Rh陽性,用Rh(+)表示;當缺乏D抗原時即為Rh陰性,用Rh(-)表示。在中國,99%以上Rh血型者屬陽性,因此RH陰性屬于稀有血型。
齊步勤作為稀有血型的無償獻血志愿者之一,也深深地感受到,捐血救人,也就是救自己,齊步勤的獻血行為也得到全家人的支持,甚至兒子也加入到無償獻血的行列。去年,齊步勤在稀有血型的朋友圈里了解到一名女士患白血病急需用血,大家都義無反顧無償獻血,齊步勤也先后捐獻3次,但該女士最終還是遺憾離世。
“稀有血型資源緊缺,血庫一旦緊張,我們都有義務貢獻自己的力量。”齊步勤說,無償獻血只是自己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去做就好,并不是為了贏得任何贊賞。
地中海貧血重癥患者
需長期輸血維持生命
6月8日,在海南省人民醫院22樓血液科的病房里,兩個本該天真爛漫的孩子卻有著同樣怏怏不樂的表情,8歲的李恩炎和3歲的孫樂杰都是地中海貧血患者。為了方便輸液、輸血,即便是已經輸完了當天所有的藥液,李恩炎左手上的針頭還是插在血管里,白色的醫用膠布固定著針頭。由于長期輸血體內鐵超標,8歲的李恩炎身高明顯低于一般小孩子,最近邊輸血邊做排鐵治療,李恩炎在媽媽的陪伴下,已經住院一個月。
看著郁郁寡歡的小恩炎,媽媽楊海珍無比心疼,一張口說話就滿眼淚花,“從四個月就開始輸血,現在每個月都要到醫院輸血兩三次。”
李恩炎上小學2年級,馬上要期末考試了,老師也多次詢問什么時候可以回家考試。看著8歲的兒子在病床上默默地做習題,楊海珍心酸難忍,總是偷偷抹眼淚。
由于孩子要經常用血,楊海珍夫婦也經常請求親戚朋友可以互助獻血,減輕負擔,“獻的太多了,現在親戚朋友一聽說要幫助獻血都怕了。”楊海珍無奈苦笑。恩炎更小的時候,有時候醫院血液緊缺,楊海珍甚至直接跑到獻血屋請求獻血者們互助獻血,保障小恩炎的用血。
8歲的李恩炎現在每年的用血量達到9000多毫升,3歲的孫樂杰也要保持每月輸400毫升的血量。
與李恩炎和孫樂杰一樣,目前全省需要經常輸血的地中海貧血重癥患者就有1000多名,地中海貧血患者用血量約占全省臨床用血量的10%。
雖說我省今年已開始成功進行地中海貧血患者的造血干細胞移植,但是能夠配型成功的還是極少數,大多地中海貧血重癥患者還需要輸血維持生命。
捐血獻髓表愛心
拯救生命風雨無阻
對于白血病患者而言,能夠有骨髓配型成功,并可以成功進行骨髓移植手術,便意味著生命的重生。“抽取6-8ml的血樣,檢測合格就可以加入中華骨髓庫,讓白血病患者多一份配型成功的可能。”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說。
目前,我省有3.4萬名志愿者加入中華骨髓庫,截至目前,已經有84例成功捐髓救人。4月24日,在海口市人民醫院,王揚(化名)成功捐獻的造血干細胞,被送往廣東珠江醫院,救助廣東省一名血液病患者。
王揚是福建安溪人,受公司委派,在海口市工作。近6年來,他每年堅持獻血2次。2012年2月18日,在廈門軟件職業技術學院上學的王揚參加了由當地紅十字會組織的一場無償獻血活動,并成功留下了8毫升的血樣。從那時起,王揚就一直期盼著有一天自己所留取的血樣能有幸為血液病人帶去新生的希望。而這一愿望,終于在今年實現。
“加入中華骨髓庫,留下愛心的種子。”很多在庫志愿者最企盼的事情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被告知“配型成功”。
“抽取自己的一點血液,就可以拯救一個人的生命,何樂而不為呢?”志愿者謝茂雄說。
而世界上兩個陌生人配型成功的幾率為十萬分之一。“如果能夠與一個患病的陌生人配型成功,也是一種莫大的緣分。”這是紅十字會志愿者最常說的一句話。
?
?
相關鏈接:
大愛無疆椰城有情 海南400名熱血青年參與愛心獻血
男子獻血后飲酒 乘地鐵出事故致殘狀告地鐵公司
海南無償獻血志愿者與環衛工人一起過“五一”
海口美蘭區百余名干部職工獻血兩萬余毫升
踴躍獻愛心 海口美蘭區百余名干部職工獻血兩萬余毫升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