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菜園壩長江大橋。陳超攝??
中新社重慶6月17日電 題:重慶:“萬橋之都”帶來城市嬗變
中新社記者 鐘旖
17日,重慶白居寺長江大橋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干得熱火朝天。這座公軌兩用橋是重慶主城區開工建設的第33座特大型過江橋梁,預計2019年建成通車后,重慶江津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巴南區將連成一條線,市民出行將更加便捷。
千百年來,重慶作為山水之城,境內山巒起伏、江河縱橫。1958年以前,重慶轄區大江大河上沒有一座橋梁,人們跨江河的交通出行僅能靠輪渡。如今,重慶這個最年輕的直轄市已成為海內外公認的“萬橋之都”。
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陳超 攝
“重慶轄區被長江、嘉陵江、烏江等分割成多塊。解決重慶陸路交通的關鍵就是橋梁建設。”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學院橋梁與隧道工程系教授顧安邦至今清楚記得1957年初到巴渝地區考察時的場景,“輪渡遇到大霧天氣封江停航是常有的事,江河成了市民出行的極大阻力。”
兩江奔騰從未停歇,重慶市民對“彼岸”的向往也從未止步。已從事橋梁建設56載的橋梁技術顧問張萬全回憶,1980年石板坡長江大橋作為重慶長江上第一座跨江大橋建成通車時,喜悅感染著重慶城,數萬市民自發奔赴橋頭“走一走、看一看”,至此,橋梁建成后市民踩橋的傳統延續至今。
多座跨江大橋連接重慶南岸區和渝中區。陳超 攝
“從1958年到1998年,重慶主城區只建成了4座橋,速度相對緩慢。”重慶市橋梁協會秘書長田世清透露,隨著山城建設飛速發展,截至目前,重慶已有各類橋梁1.3萬余座,其中,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重慶建成的橋梁總數約有8700余座,占重慶建成橋梁總數的三分之二。“橋”是重慶的城市名片,也加速了地方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
沒有橋梁前,重慶主城民眾基本都傾向于到重慶母城渝中區“過江消費”。在那時人們記憶中,江北區只是重慶近郊的一個菜園子。隨著嘉陵江上渝澳大橋、嘉華嘉陵江大橋等相繼落成,不僅改變了渝中、江北兩地的交通格局,也開啟了城市發展新時代。江北區觀音橋商圈辦透露,橋梁在帶來物流、資金流的同時,也為區域發展集聚了人氣。2016年觀音橋商圈實現銷售總額1644.2億元(人民幣,下同),日均人流量35萬人次,節假日達50萬人次。解放碑商圈的“一極獨大”成為了歷史。
實際上,每座橋的通車,都引發著城市巨變。城市框架拉大,道路設施完善,市民生活改善,城市品位提升……“磁器口是海內外知名的旅游景區,每年吸引千萬游客。曾經使用了30多年的磁器口大橋一度成為制約磁器口片區發展的交通瓶頸。”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管委會透露,2016年新的磁器口大橋建成,為千年古鎮的拓容、提檔和升級提供了可能,該年園區經濟同比增長11.05%。
“細讀重慶的橋史,就是讀一部重慶的發展史,橋梁已和這座城市的發展血脈相連。”國際著名橋梁建筑工程大師、美籍華人鄧文中自1994年起入駐重慶,見證了“重慶令人咋舌的建橋速度”,也看到了山城高樓拔地而起,他說,“這都與重慶開放、包容的心態密不可分。”
“橋”是重慶的城市名片,也加速了地方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跨江大橋飛架南北,城市交通內暢外聯。“橋梁的貫通,促進了重慶不同區域間的產業融合和互補。”重慶社科院專家馬曉燕以主打電子信息產業的沙坪壩區西永微電園和具有通用直升機、機器人等特色產業的兩江新區發展為例,“這些產業的上下游布局范圍更廣,配套也更加方便,對全產業鏈的構建提供了有效保障。”
數據顯示,重慶GDP從1997年的1509.75億元躍升為2016年的1.75萬億元。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認為,重慶經濟的飛躍與橋梁、公路、軌道、水路齊集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打造不無關系。重慶城市功能的提升,為產業招商引資提供了強勁砝碼,也將助推山城新一輪對外開放。(完)
?
?
相關鏈接:
重慶1名民警2名輔警被毒販持刀砍傷 民警開槍制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