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抗生素濫用導致耐藥病菌出現并廣泛傳播,使這些病菌獲得耐藥能力的基因從何而來?丹麥研究人員首次證實了科學界一個長久以來的猜想:向病菌提供耐藥基因的,正是生產抗生素的細菌。
丹麥技術大學日前發布的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詳細對比了一些常見病菌與多種放線菌的基因序列,發現兩者的耐藥基因非常相似,有的甚至完全相同,這顯示病菌是從放線菌那里獲得這些基因的。
放線菌是一大類分布廣泛的細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能生產多種抗生素,人類目前使用的抗生素藥物至少有四分之三來自放線菌。此前科學界已經發現放線菌自身攜帶耐受抗生素的基因,新研究是首次證實病菌的耐藥基因來自放線菌。
同類細菌之間的基因交換很常見,但這些病菌與放線菌差異很大、親緣關系比較遠,它們之間的基因轉移是怎么實現的?研究人員提出,這可能涉及一種前所未知的轉移機制,他們稱之為“基因回送”。
醫療廢棄物或農場垃圾污染土壤,使病菌有機會接觸到放線菌。病菌通過細菌接合過程,把自己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注入放線菌內部,與放線菌基因組中包含耐藥基因的DNA發生重組。放線菌死亡后,重組的DNA進入周圍環境,上面的病菌DNA可以起到“膠水”的作用,帶著耐藥基因回到病菌的基因組里。
研究人員在英國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報告說,他們通過實驗證明了這種基因轉移方式確實可能發生。他們認為,雖然無法阻止基因轉移,但了解病菌可能攜帶哪些抗藥基因,可幫助醫生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抗生素療法,也有助于人們研發克服病菌耐藥性的新型抗生素。
?
?
相關鏈接:
啟動“自毀”程序吧,致病耐藥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