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密集批準籌建的民營銀行于近期迎來了開業潮。6月16日,江蘇蘇寧銀行在南京正式開業,這是近一個月以來第5家獲批開業的民營銀行。截至目前,17家獲銀監會批準籌建的民營銀行中,已有14家獲批開業。
對此,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對《證劵日報》記者表示,放開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是監管層做出的重大舉措,目前推進速度加快,對銀行業與實體經濟都有裨益。民營銀行來源于民間,具有更熟悉親近民企,貼近民眾等優勢特點,能有效彌補當前銀行業在小微金融方面的不足,更好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的作用。而加快民營銀行的建設能有效激活銀行業的經營效率,發揮民營銀行的“鯰魚效應”,鼓勵銀行創新,改善銀行業的結構,促進銀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上海張江銀行、廣州花城銀行、貴州貴安銀行、江西裕民銀行、陜西民東銀行等多家民營銀行處于不同的籌備階段。不僅如此,民營銀行還受到上市公司的大力追捧,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至少有50家上市公司已發布公告稱,擬進軍民營銀行。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證劵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中金融機構數量眾多,但是經營戰略以及客戶較為相似。為了彌補金融體系上的這一短板,監管部門發展民營銀行常態化設立,更好地服務三農和中小企業。
李奇霖表示,現有的銀行生態同質化過于嚴重,無論是經營戰略還是產品結構,具備自身特色、走出自身優勢的少之又少,民營資本作為新進入者,必須采取差異化的發展戰略,才能在現有固化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這無疑是監管層希望看到的,因此監管層必然會加快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速度與節奏。
在如何實現民營銀行差異化方面,溫彬表示,民營銀行應體現出有別于大銀行的風控能力和水平。民營銀行相當一部分股東來自實業,更加熟悉產業的上下游以及產業的生產,這有助于民營銀行在熟悉的行業做資金鏈的服務,為一些中小企業融資,使民營銀行更接地氣,發揮股東自身在各自領域的優勢。
據悉,江蘇蘇寧銀行將自身定位為互聯網銀行,在獲批的17家民營銀行中,8家具有互聯網背景,除蘇寧銀行之外,還包括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華通銀行、億聯銀行、眾邦銀行、中關村銀行。
對此,溫彬認為,民營銀行可以發揮互聯網金融的優勢,互聯網銀行沒有物理網點,運營成本較低,而中小企業是短期貸款,資金周轉較快,有較好的資金效率,可以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平衡。
李奇霖也認為,民營銀行大部分依托互聯網電商平臺,吸收存款資金、拉攏客戶,這主要得益于其自身的互聯網金融優勢。若簡單照搬現有銀行采取的線下模式,成本過高,與國有資本競爭難有發展。所以未來民營銀行繼續深耕“互聯網+”領域是不錯的選擇,但發展上應找準定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比如與基金、券商等其他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互惠共贏。
■本報記者 傅蘇穎
本報見習記者 孟 珂
?
?
?
相關鏈接:
財經觀察:大步“走出去” 細致修內功——在德中企探尋本土化之路?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