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ISO/TC183 /WG24(銅、鉛、鋅精礦中氟和氯含量的測定-離子色譜法)國際標準學術研討會在武昌理工學院召開,國際標準組織ISO/TC183主席戴維德先生、候任主席馬克教授以及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等世界高水平知名專家學者,全國有色金屬分析領域、離子色譜領域、檢驗檢測領域的專家和代表匯聚,交流這一領域國際標準研究最新成果,共商國際標準發展大計。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是享譽全球的“技術聯合國”,作為最權威的綜合性國際標準機構,ISO制定的標準在全球得到了廣泛應用。2016年10月第17屆ISO/TC183國際標準年會上,ISO/TC183確定成立國際標準新工作組ISO/TC183/WG24,指定武昌理工學院崔海容教授作為項目全球召集人和負責人,組織中國、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巴西、芬蘭、智利等國家的專家和20多個實驗室聯合攻關,研制《銅、鉛、鋅精礦中氟和氯的測定-離子色譜法》這項ISO國際標準。該標準是有色金屬離子色譜分析領域第一項ISO國際標準,也是我國民辦高校首次主持制定ISO國際標準。?
“武昌理工學院崔海容教授被指定為該工作組全球項目召集人。這充分說明了貴校在標準化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技術創新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國際標準組織ISO/TC183的主席戴維德先生在此次學術研討會上指出。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趙軍鋒教授介紹,“由中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所占比例不到1%,能獲批主持制定離子色譜分析領域第一項ISO國際標準工作,是我國在有色金屬礦產領域分析檢測國際標準新的突破。”
據了解,國際標準制定項目獲取困難,涉及面廣,項目周期長,制定過程繁瑣,對相關單位的學術能力和國內外標準研究能力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武昌理工學院十分重視標準創新工作,著力以國際標準引領學科發展。由該校主持完成的成果《離子色譜應用的關鍵技術研究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定》獲得了2016年度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全國民辦高校首次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此項國際標準的立項既是我國在有色金屬礦產領域分析檢測國際標準新的突破,也是我國乃至全球離子色譜分析領域第一項國際標準,填補了國際上的空白。”崔海容教授介紹說:“為切實開展好此項國際標準研發工作,武昌理工學院已攜手全球知名的科學儀器公司-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開展離子色譜研究合作,組建離子色譜國際標準研究院。”此項標準是銅、鉛、鋅精礦中氟和氯的離子色譜法測定,其中氟和氯對精礦本身是有壞處的,精礦中的氟和氯不僅會在冶煉過程中腐蝕管道,并且高溫煅燒后在大氣中會造成污染。崔教授說,“國際上對于精礦中氯的含量測定方法并不完善,而我嘗試使用離子色譜技術,對于精礦中低含量氯的測定有很好的效果,并以此作為國家標準,隨后慢慢地得到其他各國的認可,我們還會聯合各國專家用離子色譜技術做出更多國際標準。”
談到制定國際標準的意義時,崔海容教授指出,可以顯著提升科技創新整體實力,同時也代表了高校辦學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對于銅、鉛、鋅精礦中氟和氯含量的測定-離子色譜法國際標準制定的作用時,崔教授表示,檢驗氯和氟的時候,可以使得方法標準達到準確、簡便、快捷,形成系統性、社會性、經濟性,降低標準應用的成本。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礦產資源消費國,制定了標準,可以有效保護環境,保護健康。
年富力強的崔海容教授一直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每天保持著早上6點開始學習和工作的習慣,每天工作超過15個小時。有時由于實驗需要,崔教授索性就睡在辦公室的沙發上。他告訴記者,目前國際標準制定工作已經取得很大進展,已經搜集到了秘魯、巴西、澳大利亞等全球各個國家近百種礦石,進行初步結果的摸底和分析方法的優化,預計2019年即可發布實施。
記者了解到,武昌理工學院在離子色譜分析和標準研發領域具有明顯優勢,齊聚了多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和離子色譜領域的知名學者。該校崔海容教授已主持和參與制定了7項離子色譜分析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是中國主持制定離子色譜分析標準最多的技術專家和學術權威,這些標準獲得了廣泛應用,取得了顯著效益。該校客座教授牟世芬是我國離子色譜學科的開拓者,國際離子色譜委員會委員和我國離子色譜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上享有盛譽的離子色譜專家。該校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化學系副主任丁明玉教授、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朱巖教授均是中國離子色譜領域的權威專家。
“為推進國際標準的研究工作,我校專門成立了離子色譜分析技術與國際標準研究院,并著手建設“離子色譜分析技術與標準研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昌理工學院校長趙作斌表示,“學校將會加大對實驗室標準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大科研團隊的建設和相關經費的投入,全力做好此項國際標準研發制定工作。強力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跑步前進和跨越式發展。”
1997年創辦的武昌理工學院,目前已有20年辦學歷史。6月18日,該校舉行20周年校慶慶典,ISO/TC183 /WG24國際標準學術研討會是該校20周年校慶的重頭戲。2010年,經國務院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批準,該校作為全國唯一的民辦高校承擔了“創新民辦高校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試點項目。該校把“成功素質”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創建“三維”人才培養模式,推行“開發內化”教學模式,實施素質學分制,有效破解了大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難題。2015年,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組成了“武昌理工學院創新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課題組,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深度調研,形成了“武昌理工學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主要經驗及建議”課題報告。課題組認為,武昌理工學院積極探索素質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徑、新方法,為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
?
相關鏈接:
京東配送機器人完成全球首單 正式開啟“攻占”高校模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