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紅正在刺繡。
夏布繡博物館館藏江西民間刺繡。
位于新余市城北北湖路與長林路交匯處的夏布繡博物館。
一
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私人博物館,應該是1905年張謇在江蘇創辦的南通博物苑。
是年,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正式成立,留日學生陳天華蹈海自絕,吳樾刺殺五大臣未成身殉革命,凌遲、梟首、戮尸三項重刑被清廷刪除,北洋六鎮新軍全部練成共計七萬人,清廷下詔廢除延續1300余年的科舉制度,清廷選派宗室出洋學習武備……大廈將傾的清朝,一邊是革命黨人緊鑼密鼓籌備暗殺和起義,一邊是清廷新政改革響雷細雨般地進行。
與革命黨及改革派不同的是,清末狀元張謇認為只有引入新的國民精神,才能革除積弊,讓中國重新煥發生機。而這么一種新的精神,則需“教育為母,實業為父”。博物館,正是教育的一部分。故爾,張謇為南通博物苑設立了自然、歷史、美術、教育四部,南洋的鳥類、澳洲的袋鼠、各地藥用植物、全國各省礦石的標本,以及漢代銅鼓、宋代龍泉窯青瓷爐無不在列,甚至有恐龍化石與鯨魚骨架。并且,一切文物標本,皆注有“漢名、洋名、東名”。天才而精力充沛的張謇,讓我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就具備了博物館最富光輝的精神——公共性和人文主義。可以說,張謇積個人之力興建的這座具有非凡歷史意義的博物館,并非僅為個人收藏癖好,而用心于拓寬人的視野,激發人的興趣,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
歷史的車輪轉過百余年,站在推進文化強國戰略的今天,回顧張謇所引領的中國私人博物館的創建路,不免讓人感慨良多。上世紀90年代始,私人博物館在西方國家的創建如火如荼,并趁勢波及私人建館沉寂了幾十年的中國,以致有專家預言,21世紀是私人博物館的世紀。的確,這些年,私人博物館在中國土地上宛如雨后春筍,其數量、檔次及形式不一而論。并且,每一家私人博物館的主人,在文化傳承、個人實力展示及精神追求等諸方面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博物館,這個曾經在尋常百姓看來更多地顯示高大上、神圣莊嚴、神秘莫測身份的場所,當它猶如天宮仙子紛紛下凡人間時,是否可以說,一個文化繁盛的時代已然來到?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私人博物館已超過1100家。
在這1100余家私人博物館中,位于仙女下凡地、抱石故里新余的夏布繡博物館,無疑因其獨特而在群星閃爍的銀河顯得特別璀璨。夏布繡博物館的獨特,在于它的創建者張小紅曾經是一名下崗女工,在于它是刺繡行業的第一家私人博物館,在于它的貸款興建,更在于張小紅為它所歷經的種種磨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