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52歲的游勇是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總工程師,形象地說他就像是給山地瞧病的“大夫”,其診斷對象是我國山區地質災害,專治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疑難雜癥”。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挺進“魔鬼”川藏線 科學家把脈“最難建的鐵路”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6-26 09:06

      52歲的游勇是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總工程師,形象地說他就像是給山地瞧病的“大夫”,其診斷對象是我國山區地質災害,專治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疑難雜癥”。如今,他迎來了從業以來最為棘手的一個“病例”:給川藏鐵路沿線的山地災害“把脈”。

      川藏鐵路,是繼青藏鐵路之后我國又一條進藏“天路”,東起成都,西至拉薩,目前已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并計劃全線開工建設。然而,因其面臨“顯著的地形高差”“強烈的板塊活動”“頻發的山地災害”和“敏感的生態環境”四大極具挑戰性的難題,被稱作“最難建的鐵路”“最難天路”。

      這其中,“頻發的山地災害”又是決定川藏鐵路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成都山地所副所長、研究員陳曉清說,“山地災害”問題之于“川藏鐵路”,正如“凍土”問題之于“青藏鐵路”,甚至前者的嚴重性、預防治理難度比后者還要大。

      這也是為何,整個川藏鐵路的“兩頭”,即成都至雅安段,拉薩至林芝段都已分別于2014年年底開工建設,而施工難度最大的雅安至林芝段,至今仍處在預可研階段、而尚未全面開工的一大原因。游勇及其團隊要做的就是試著破解這一路段的“山地災害”難題。

      “最難病例”

      展開世界地圖,西邊是“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東邊是平均海拔幾百米的四川盆地,中間就是川藏鐵路要穿越的地方——一個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成都山地所副所長崔鵬眼中“活動斷裂”加上“陡峻地形”的“地形急變帶”。

      他同時向記者展示了中國強震及地震帶分布圖。該圖顯示,在東經104度左右的南北大地震帶,以四川盆地西部的龍門山為中心,其東西向約70到150公里的水平距離內,垂直高差達4000米左右,地形梯度達2%~6%。

      如此一來,導致山地災害頻發的3個“病因”都有了。一是“滋生山地災害頻發的溫床”,這里跨越多個地震帶,構造活躍,強震多發,侵蝕作用強烈,有著災害發生極為有利的地質環境條件;二是“病毒入侵力度足夠強大”,中高山地高落差、大坡降的地形,為災害發育提供巨大的能量條件;三是外因“刮風下雨是常事”,這里受季風和西風帶影響,氣候差異明顯,為災害發育提供了有利的氣候和水源條件。

      也因此,這里成了我國山地災害最活躍、類型最齊全、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被稱作“山地災害博物館”。按照初步的走線方案,川藏鐵路要穿越橫斷山區及西藏東南部高原、高山峽谷地帶,橫跨14條大江大河、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

      游勇給出一組數據,僅川藏鐵路帕隆藏布段為例,這個長271公里的路段,可能會發生冰湖潰決泥石流、冰水泥石流的災害點就有399處;而在長360公里的鮮水河段,就有泥石流310處,滑坡241個。

      “沒來過這邊的人,對這些成千上百的數字可能沒感覺,但其實每一個數字的背后都隱藏著巨大的災害隱患。”游勇以1988年7月波密縣米堆溝爆發冰湖潰決泥石流為例,當時那場泥石流沖毀G318國道40多公里,斷道半年之久。那半年的時間,人和牲畜雖然有腿,卻抵不過泥石流這攔路虎,多少出行只能作罷。

      游勇至今還記得,在去年10月召開的名為“破解川藏鐵路山地災害難題——‘川藏鐵路建設的挑戰與對策’”的學術交流會上,與會8位院士談到這一問題時達成了一個共識,即“在如此復雜的地質環境條件下修建鐵路,必將面臨大量的科學和技術難題,其中山地災害成為局部乃至全線的關鍵控制節點,關乎川藏鐵路建設的成敗”。

      “體檢表”

      根據游勇團隊統計,川藏鐵路沿線可能會遭遇到的山地災害包括滑坡災害、泥石流災害、水毀災害、雪害、冰害、溜砂坡災害。這其中,滑坡災害又包括高陡邊坡災害、坍塌災害,泥石流災害則包括暴雨泥石流、冰川泥石流、混合型泥石流、冰湖潰決泥石流,雪害包括自然積雪災害、風吹雪災害、雪崩災害。可以說是集各種山地災害“疾病”為一體的“大病號”。

      在兩年之前,游勇還沒有給這位“病號”診斷的勇氣。他說,川藏鐵路沿線山地災害分布規律不清,難以支撐鐵路的選線。

      說白了,作為一個瞧山地病的“大夫”,游勇對這位“新病人”缺乏最為基本的認識,“川藏鐵路將穿越以前一些科研觀測的‘盲區’,那里究竟有沒有泥石流,泥石流的危害有多大都不清楚,如此一來怎么建議鐵路選線?”

      在他看來,他和他的團隊必須要搞清楚至少4個問題,才能交上一份合格的“體檢表”——

      一是查出來“究竟有什么病”,即搞清楚川藏鐵路沿線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災害的區域分布規律是什么。

      二是“病害有多大”,即災害活動對鐵路工程的影響有多大。

      三是“開什么藥方”,即如何科學劃分鐵路山地災害的危險、安全區。

      四是“打什么疫苗”,即如何預知、預防和防治災害以減少對鐵路工程的影響。

      從2015年開始,中科院一項名為“川藏鐵路山地災害分布規律、風險分析與防治試驗示范”的科技服務網絡計劃項目啟動,牽頭人就是游勇,要完成的目標也清楚地寫著:“為川藏鐵路選線提供技術支撐”“提出川藏鐵路山地災害系統解決方案”等,而“發表論文”只排在18項目標中的倒數第二位。

      “望聞問切”

      盡管對象有些特殊,但游勇和團隊成員采用的“看病”方式,和“望聞問切”無甚差別。

      首先是“望”,窮盡包括遙感衛星在內的辦法,來搞清楚鐵路沿線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數量、分布現狀,接著是“聞問切”多管齊下,查閱歷史資料,到實地踏勘、現場采樣、試驗分析、數值模擬,等等。

      對這些“大夫”來說,搞清楚“病人”的“病史”,對其下診斷書、開藥方至關重要。但有時候僅靠“望”是很難搞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必須張口問,而且問的是當地歷經歲月的“活化石”:“老大爺,您還記得這里發生最大規模的泥石流是什么時候嗎?”

      很多人表示記不起來,或是回答得模棱兩可。游勇這些有經驗的“大夫”卻有對抗老人“記憶衰退”的妙招,比如,對方回答時間時稱 “70年代”還是“80年代”記不太清,這時游勇就會提醒“那時包產到戶了沒有?”一聽國家大事,對方通常就能找到“時間坐標”,諸如此類的“聯想記憶法”讓這些山地災害的“大夫”屢試不爽。

      他們要通過這樣的調查訪問,再結合植物的年齡、遙感衛星觀測等數據,來確定最大規模的泥石流,究竟造成了多大影響:有沒有沖毀橋梁,持續時間多長,當時有無降雨,受什么因素影響等,這些對如今的鐵路選址至關重要——“總不能把鐵路隨意地建在泥石流頻發的地區吧?”

      一個疑問隨之而來:目前從成都到拉薩,如果選擇驅車前行,或者走317國道或者走318國道,這兩條公路同樣途經所謂的“山地災害博物館”,他們的修建選址經驗,可否借鑒到“川藏鐵路”上?

      遺憾的是,兩者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類比。陳曉清說,雖然兩者所遭遇的山地災害大同小異,但鐵路對于山地病更為“敏感”,因此對選址及工程建設要求更高。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旦發生事故,公路允許臨時斷道,可進行搶修,車輛可繞道而行,鐵路卻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

      “試開藥方”

      科學家查出“病情”和“病因”后,接著通過實驗和數據模擬演示“病害究竟有多大”,然后就要試著“開藥方”。

      陳曉清說,從科學家的角度來看,如果風險特別大就“避開”;如果問題可以解決,而且能夠節省成本,就“治理”。

      以泥石流為例,最怕出現的就是“零存整取”。陳曉清說,一撥又一撥零散的、輕微的泥石流,并不會帶來特別大的危害。然而一旦“厚積薄發”, “一下子‘呼啦啦’都下來了,就很難控制”。

      發現這些規律后,他們可以著手開“藥方”了。

      6月22日下午,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隨陳曉清、游勇等科學家來到日地溝,這是途經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姑咱鎮日地村的一條河。按照初步走線方案,川藏鐵路瀘定至康定段就要從中穿越而過,但這里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山地災害較為頻繁。

      1952年7月,這里暴發過一次大規模的泥石流。成都山地所副研究員柳金峰了解到,當時,濃濃的泥漿卷帶著大塊石頭及直徑達一米多的樹木滾動前進,生長了百年以上的核桃樹,僅見樹梢搖晃幾下即被卷走。那次泥石流同時將當地的一座10米長、6米高的“天仙橋”卷走。

      柳金峰說,對于該溝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山地災害的危險性評價及其防治對策,是確定此段鐵路選線至關重要的先決條件之一。

      根據初步的走線方案,在日地溝鐵路橋近中心位置設置了一個橋墩。不過,游勇團隊“體檢”的結果提到,日地溝鐵路橋梁可能受到兩種崩塌滾石災害的影響,一種是隧道口附近受到工程擾動的邊坡、圍巖可能發生松動掉落,另外高處崩落的滾石沿坡面運動,可能經過鐵路線路造成危害。他們因此開出“藥方”:“鐵路拱橋方案+鐵路橋上游縫隙壩攔擋+鐵路橋下防護及排導”相結合。

      對他們來說,這是其中一份要提交的“體檢表”和“藥方”,也就是技術咨詢報告,供決策者參考。游勇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透露,川藏鐵路全線的技術咨詢報告有望在今年年底完成。

      說起鐵路何時建成,游勇說,按照原有進度,可能還要再等七八年。那時他應該已經退休了,不過他“同樣期待”。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7年06月26日 12 版)

    ?

    ?

    相關鏈接:

    探訪中科院貢嘎山觀測站:為川藏線做“標尺”
    川藏線上的風景 西藏左貢初夏如畫
    中國完成全球海拔最高公路隧道 川藏線縮短兩小時
    川藏鐵路拉林段首條隧道貫通

    ?

    ?

    相關鏈接:
    川藏鐵路拉林段首條隧道貫通
    中國完成全球海拔最高公路隧道 川藏線縮短兩小時
    川藏線上的風景 西藏左貢初夏如畫
    探訪中科院貢嘎山觀測站:為川藏線做“標尺”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姜貞宇] [編輯:胡愷睿]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字幕网免费高清观看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 玄兵chinesemoney|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不卡|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女人与拘做受AAAAA片|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国产一级特黄aa大片|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 a级毛片免费看| 小少呦萝粉国产| 久久久高清日本道免费观看| 最好免费观看韩国+日本|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男人把女人狂躁的免费视频|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高清国产美女**毛片在线|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鬼色|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高清| 扒开女人双腿猛进入爽爽视频|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喷水|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51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国内女人喷潮完整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播放| 教官你的太大了芊芊h|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黄色片在线观看| 亚洲韩国在线一卡二卡| 男人天堂综合网| 另类图片亚洲校园小说区|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国产大片b站免费观看直播| 黑人一个接一个上来糟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