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火山”“濕地”交融 涵養海口生態
①潭豐洋濕地公園蜿蜒曲折的河流美麗壯觀。記者石中華攝
海口網7月11日消息(記者 龍易強)從市區出發,驅車大約四十分鐘,穿過鄉間茂密的樹林,途經一座300多年的五孔尖墩火山巖石橋。很快,就能看到村口扎著小紅繩、有著兩百多年歷史的老榕樹,這里是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卜茂村,也是海南海口潭豐洋濕地公園的上游。
潭豐洋濕地絕大部分位于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境內,是羊山濕地的南部地帶,東連南渡江干流,是整個海口水生態安全的重要生態涵養區。同時,潭豐洋和長欽湖是海口市中部生態水系中的重要鏈接。海口南部的潭豐洋濕地與西北部羊山濕地,東北部紅樹林濕地,包括海口海岸線,共同構成了海口“一軸三濕地”的濕地系統。
②潭豐洋濕地公園內生長的珍稀植物水角。記者石中華攝
水草豐美類型豐富
此次潭豐洋濕地公園的向導——海南暢達相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高級花卉園藝師周緣,同時也是羊山濕地多功能用途管理區和潭豐洋濕地生態調查組成員,多年來他參與海口濕地的調研和保護,目前從事濕地特色水生植物的開發和濕地水體的修復工作。
“潭豐洋濕地公園水草豐美,濕地類型豐富,有千年農耕文化成行的自然機耕道,具有建設濕地公園得天獨厚的條件。”周緣告訴記者,潭豐洋濕地公園的核心組成部分是約330公頃典型的羊山火山泉濕地景觀。獨特的火山地貌、充沛的降雨,使得地下水在此匯合,并以泉水形式流出,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凈化水體的過濾器、以及野生動植物棲息天堂。“火山”與“濕地”交融形成的極具地域特色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在國內十分罕見。“潭豐洋地區生態系統完整,水資源、地質地貌、動植物資源、人文資源豐富,有6處百年以上歷史的古石橋,和多處古牌坊等文物。”
據介紹,潭豐洋濕地公園的濕地類型豐富,在《濕地公園》列舉的五大濕地類型中,潭豐洋濕地占有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以及庫塘濕地其中四類:1條蜿蜒6公里的沃宋溝與東西長約2.2公里的長欽湖入南渡江支流,共同組成的永久性河流濕地;1個面積約90公頃海南最大的自然濕地湖泊長欽湖;1個約320公頃的火山巖泉水濕地(此為濕地核心區域);1個約1.6公頃的庫塘濕地。其中長欽湖平均寬度約為200米,總長度3900米,最寬處528米。并且規劃區范圍內有多處地下冷泉涌泉口,其中最大一處在美面溪北側的八仙泉,常年出水,水質經檢測為直接飲用級,另有多處分布在潭豐洋濕地內。
③棲息在潭豐洋濕地內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褐翅鴉鵑。記者石中華攝
生物多樣景觀獨特
站在濕地上游一座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小石橋上,一眼望去,潭豐洋濕地公園植被一望無垠。細心觀察,可見橋下小魚蝦正在追逐嬉戲;近處田里的水稻已經抽穗,引來蝴蝶從中飛舞;一只褐翅鴉鵑從濕地中央茂密的草叢中驚起,發出“喔喔”帶有回聲的叫聲,似乎是對人類闖入者表示“不滿”……
“潭豐洋濕地公園是海口市境內生態完整性、生物多樣性最好的濕地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觀賞性。”周緣介紹道,潭豐洋濕地總面積1萬余畝,目前在濕地范圍內發現植物300余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4種,珍稀植物2種,具有代表性的有海南梧桐、水菜花、野生稻、水蕨、水角等;發現鳥類50余種,其中保護鳥類40余種,具有代表性的有紅原雞、褐翅鴉鵑等。
“潭豐洋濕地生物多樣性顯著,這成就了潭豐洋濕地公園的獨特景觀。”周緣告訴記者,譬如水菜花,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全國僅在瓊北地區發現活體,如果水菜花種群在羊山濕地及瓊北地區被毀,則意味著這個物種在中國的消亡;在濕地公園中的另一種植物——水角,則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珍稀植物,全國最近70年僅于2014年10月被相關專家在潭豐洋濕地下游的沃宋溝附近和2016年5月在潭豐洋上游卜茂村前發現。“在此之前采集的活體標本是在1933年。”
“你看,遠處是舊州嶺,我們身后是羊山,周圍被樹林環繞,中間是水稻田,眼前是濕地湖泊,站在這里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周緣如是說。
物種入侵亟待防控
“雖然潭豐洋濕地公園遠離城市,暫時沒有工業污染,但目前養殖業的禽畜糞便污染比較大。”周緣介紹道,除了糞便污染還有過度覓食植物、魚類,這些都對潭豐洋濕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并不是不能養殖,而是要把密度和數量降下去。”周緣告訴記者,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建立濕地用途管控機制,禁止開(圍)墾、填埋、排干濕地,禁止永久性截斷濕地水源,禁止向濕地超標排放污染物,禁止對濕地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魚類洄游通道造成破壞,禁止破壞濕地及其生態功能的其他活動。也就是說要嚴禁生活污水和禽畜糞便的直接排放,從源頭上消除污染源。“建議運用更加生態的修復手段,如人為種植一些帶有凈化功能的水生植物,像水芹、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
水是濕地的靈魂。“潭豐洋濕地的水匯流進入南渡江海口龍塘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如果這里的水源污染后會直接影響飲用水。”周緣告訴記者,濕地對人類的作用和貢獻非常大。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糧食出自濕地,百分之八十的淡水魚類出自濕地。“以前潭豐洋濕地是海口糧食生產的重要部分,隨著城市進程的快速發展,潭豐洋區域內大部分水稻田已被棄耕,如果以后恢復水稻耕種,這將再次成為海口地區一個重要的糧食產地;同時,由于糧食安全和水源安全與濕地息息相關,所以保護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安全。”
“外來物種的入侵也是困擾潭豐洋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據了解,目前潭豐洋濕地的外來入侵物種主要有福壽螺、鳳眼蓮,水葫蘆、薇甘菊等,除了進行打撈和清理外,還需要進行長期防控,避免再次復發。
④濕地內充足的水源為農田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記者石中華攝
生態修復保護先行
“今年6月份通過專家評審的《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已將這里列為濕地公園,力爭將這里打造成省級濕地公園。”周緣介紹道,濕地公園和我們普通接觸的城市公園不同,根據國辦文件,濕地公園要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原則,游客只能在合理利用區和科教宣講區活動。濕地公園不管進行哪種利用,擺在第一位的是保護,其次才是合理利用和有效開發。
潭豐洋濕地公園總體規劃顯示,公園將分為保育區、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等功能區域,其中保育及恢復重建區占濕地總面積80%以上。在管理能力建設方面,將成立濕地保護機構、出臺濕地管理辦法、開展水質監測等,建立長效保護管理機制;在保育紅線方面,將劃定保育區范圍,明確保護邊界;在水體、水岸保護與修復方面,將開展水葫蘆打撈、清淤等生態修復,針對退化濕地進行恢復重建和培育;在科普宣教方面,將開展火山巖濕地展示、農耕文化展示、水生態安全教育等。
據了解,龍華區政府高度重視濕地保護,率先在全市啟動了轄區范圍內的濕地公園建設。早在2016年12月,龍華區區長凌云到新坡鎮潭豐洋濕地現場辦公,強調要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利用生態優勢實現綠色發展;今年6月,龍華區再次研究潭豐洋濕地公園設計規劃,強調要積極對接省市林業、國土等部門,保護原有生態,繼續細化規劃方案,將濕地公園建設與龍華全域旅游、城鄉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相融合,將其打造成為羊山地區濕地多用途管理區。
延伸閱讀:保護濕地 我們一直在行動
近年來,海南省委、省政府和海口市委、市政府一直把生態建設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十分重視生態資源的保護,特別是針對濕地資源的保護陸續出臺了若干管理規定和方案,為海南省和海口市的濕地保護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與法制保障。
2013年3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海南省國土、海域岸線、森林和水資源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加強源頭治理,推動優化發展環境。
2014年3月,海口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關于加強東寨港紅樹林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
2015年12月,印發《海南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水生態安全。
2016年8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海南省林業生態修復與濕地保護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確保全省濕地面積穩定在480萬畝,逐步恢復紅樹林濕地生境,爭取出臺《海南省濕地保護條例》。
2016年12月,海南省域“多規合一”改革持續深化,《海南省總體規劃(空間類2015-2030)》中指出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劃定生態紅線,謀劃未來發展的一張藍圖,并確保“一張藍圖能落地、一張藍圖干到底、一張藍圖管到位”。
2017年3月,海口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會上通過了《海口市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實施方案》及《海口濕地保護修復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海口從2017年起重點規劃建設4個國家濕地公園、2個省級濕地公園和1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到2020年,海口濕地面積不低于43萬畝,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同時計劃2019年創建世界濕地城市。
2017年7月3日,為加強濕地保護和管理,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促進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海口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第14號公告予以公布《海口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這是我市人大常委會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又一次重要實踐,是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于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是對我市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和海口人民幸福家園的積極回應。
(記者 龍易強 整理)
?
相關鏈接: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為海口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注入動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