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指出,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這既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具體實現。
精彩的內容要引人入勝,有賴于良好的形式和載體。闡述好中國方案,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同樣需要創新“一帶一路”話語體系的表達傳播方式。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各國的合唱。相應的,“一帶一路”話語體系的表達傳播不是中國的自說自話,而是中國話語與各國聲音深度交流的開放性成果。中國話語要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但也注重尋求與各國話語的共通和兼容。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經濟政策、印度尼西亞的“全球海洋支點”戰略、俄羅斯的跨歐亞大鐵路建設……各國的戰略中都包含了推動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互聯互通和工業化等核心內容,與“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通過對共通性的挖掘和強調,“一帶一路”倡議能更好地被理解和接受,其作為中國方案的世界意義和普遍價值亦將彰顯。
“一帶一路”話語體系在表達上應該是格局、戰略與人物、故事相結合。“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與成果。相應的,“一帶一路”話語體系的表達傳播既要顯其大,也要見其小;既要有高度,也要有溫度;既能發人深省,也能激勵人心。在新疆享受農產品通關“綠色通道”便利的果農、在斯里蘭卡科倫坡南港碼頭工作的當地青年、在埃及蘇伊士經貿區上班的紡織女工、在印尼承建雅萬高鐵的兩國工程師、在西班牙學習足球的中國少年……他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都正因“一帶一路”建設而受益或改變。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與故事,能生動地詮釋“一帶一路”倡議和平、開放、合作、共贏的內在屬性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推進原則,使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借助多元化國際化人性化的載體,“一帶一路”話語體系將更有力量。“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的地域廣闊、主體眾多、內容廣泛。相應的,“一帶一路”話語體系的傳播表達也應借助影視、書籍、美術、音樂等各種載體。對廣大民眾而言,“一帶一路”的愿景闡釋需要具象化,成果展示要有現場感。優秀的影視作品可以記錄“一帶一路”沿線人們的生活、工作夢想和命運變化,讓全球觀眾了解中國方案帶給世界的改變,能讓沿線民眾突破自身地域、經歷、認識和語言的局限,真切感受到“一帶一路”建設的存在與影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