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我國經濟主要運行指標出現了諸多積極變化,國民經濟整體運行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穩中向好的態勢,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繼續改善。(7月13日人民日報)
改革創新增動力,中國經濟添后勁。誠如專家所認為,我國經濟步入中高速穩定增長的有利條件仍在增加,今年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是有把握的。中國經濟何以能夠持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正是源于改革釋放紅利、創新激發活力。往細里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創業創新,正是今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關鍵之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有序。今年以來,我國緊緊抓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不斷取得新進展。事實為證。截至5月底,鋼煤去產能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4.8%和65%;商品房待售面積5月末同比下降8.5%;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前五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62元,同比減少0.04元;生態環保、農業、水利等短板領域投資快速增長。另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40個工業行業中有34個實現了同比價格的上漲,行業供求繼續改善。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7%,增速比4月份加快2.7個百分點,企業經營效益進一步回暖。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暖的背后,是供求關系的改善、市場活力的增強、生產預期的向好,不言而喻,其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的無疑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如日前經合組織(OECD)一份名為《G20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技術性評估報告》指出,中國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生產率增長、高水平就業。從一定意義上說,作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注入持久動力。
簡政放權改革持續深化。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舉措。今年以來,作為本屆政府的“先手棋”,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深入推進,有效優化市場環境。一系列改革,給市場讓位,為企業松綁,讓群眾舒心,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帶動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極大激發了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助力中國經濟新動能加快培育。7月1日起,國務院新一批減稅降費舉措落地,加上此前已出臺的4批減負政策,“全年為企業減負萬億元”的承諾已提前兌現,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我們將全面深化改革,釋放經濟發展的更大活力。”剛剛閉幕的第十一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中國政府宣誓了持續改革攻堅的決心。為促進就業創業降門檻、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擔、為激發有效投資拓空間、為公平營商創條件、為群眾辦事生活增便利——國務院日前召開的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列出了下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點。
創業創新蓬勃發展。今年以來,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強化,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涌現并茁壯成長,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新產業蓬勃發展,今年5月,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3%和10.3%,均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新產品繼續迅猛增長,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智能電視等新產品的產量均有大幅提高;新經濟方興未艾,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加快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滲透,對生產和流通方式等產生了重大影響,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今年前5個月,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2.5%,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快22.2個百分點,共享單車、網絡約車、快遞送餐、在線醫療、遠程教育等新服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世界銀行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說,中國經濟增長勢頭保持穩定,經濟再平衡不斷推進將增強未來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經濟新常態下,保持戰略定力,謀劃長遠發展,堅持改革創新的中國經濟,定將能夠延續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更好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
?
相關鏈接:
反思太子奶事件,須防經濟糾紛當犯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