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2年守護諾言散發心香
——記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陳春香
22年前,陳春香和海口小伙吳鐘照定了終身,風雨20多載,從滿頭青絲到兩鬢斑白,她始終記得對他許下的諾言:“無論貧富,無論再多坎坷,我都要做你一輩子的新娘。”
用善良和愛心,陳春香多年如一日地照顧體弱多病的公公和弱智的婆婆,還有和她毫無血緣關系的五保戶、困難戶。她的寬容和慈愛以及和睦的妯娌家庭關系成了村里的模范。陳春香家庭榮獲第二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范提名獎。
柴米油鹽一肩挑
家住美蘭區三江鎮的陳春香,一家有十幾口人。由于她的丈夫長期在外務工不在家,家里家外,大事小事全靠春香一人“一肩挑”。除了要照顧老人和小孩的飲食起居,還要辛勤勞作,才能換得全家十幾口人過日子需要的“柴米油鹽”。因此,春香一直是村里的養殖“能手”,不僅種植水稻養雞養豬養羊,還搞淡水養殖,養蝦養魚。
一家人的生活雖算不上寬裕,卻也能過得去。在家人的眼里,她更是“頂梁柱”、“好大嫂”;在全村人的眼里,她一直是個“好媳婦”。對大家的褒獎,她總是淡淡地說道:“這是我應該做的。”
久病床前孝心不改
陳春香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卻是很多人不容易做到的。
春香的婆婆患有輕度弱智,生活不能自理,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春香的公公因為常年的頑疾困擾,小病不斷,加上腿腳行動不便,平時只能幫忙做點家務。
面對兩位常年患病,生活需要人長期料理的長輩,春香做到了不離不棄。每當兩位老人病發作時,春香總是帶其求醫就診,在家里盡心照顧。而這一切老人都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常對村里人說:“我得到一個‘好女兒’啊。”村里人都贊道:如果沒有春香無微不至的照料,哪來兩位老人如此幸福的晚年?
樂于幫助鄰里困難老人
春香在照顧自己的親人時不忘五保戶困難老人,樂于幫助鄰里。
春香的一戶鄰居是困難戶,家里只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兒女都不在身邊,要是出了什么事,連個可以依靠的人都沒有。”這是春香對村干部說的話。此后,春香就主動挑起照顧老人的擔子。在農忙時節為其送種子,幫其播種、收割。有一天,老人突發急病,聞訊后,春香著急得像是自己的親人病了一樣,馬上放下手中的活,匆匆忙忙趕去衛生院請醫生到家中為老人就診;平日里,老人要是有什么小病感冒的,春香總體貼地為老人帶回感冒藥;要是生活是上有什么困難,春香總主動地傾囊相助,力所能及地幫助老人解決。
老人一提起春香,總是淚眼婆娑地對外人說:“春香比我自己的女兒還要親啊。”
敬老是對孩子最好的“家教”
在陳春香看來,母親對于孩子而言,不僅給予了生命,更重要的是給予了孩子一生的影響,關于人生的態度和做人的道理。
陳春香的兩個兒子雖然才上小學,卻有著不同于同齡小孩的懂事成熟。看著媽媽忙碌的身影,哥哥總主動帶著弟弟幫忙照顧奶奶、料理家務,對其他長輩也是非常孝敬。村里人對哥倆贊不絕口。當被問道教子“秘方”時,陳春香笑道:“我對兒子的教育沒什么特別的,只是平時教育他們要好好學習、孝敬長輩。”其實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意志力堅強、樂觀豁達的陳春香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孩子積極、樂觀、感恩地面對生活。
都說“長嫂如母”,在陳春香這個大家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由于陳春香的公公婆婆身患多種疾病,沒有勞動能力。全家生計全靠陳春香夫婦辛勤勞作換來。除了補貼家用,還要補貼丈夫兩個弟弟學習教育的費用,支持他們學有所成。其中一個弟弟在陳春香的支持下讀完體校,現在已是一名小學體育老師了。另一個弟弟初中畢業后便不再上學,在陳春香的勸說和支持下,到城里學習了維修技術,現在在三江鎮上與人合作開了一家拖拉機維修店,可以自食其力了。
談到大嫂陳春香,兩個弟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是很難得的大嫂。我們家的生活越過越好全靠大嫂的努力。”
記者曹馬志 特約記者梁崇平 通訊員杜松昌
(海口網7月16日訊)
?
相關鏈接:
他們愛崗敬業她們孝老愛親 省委書記點贊這些身邊模范和好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