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蜂虎:這家伙成紅“人”了
?
?
棲息在金沙灣蜂虎濕地小區的栗喉蜂虎。
成群的絲光椋鳥棲息在金沙灣蜂虎濕地小區。
?
兩只棕背伯勞棲息在金沙灣蜂虎濕地小區。
金沙灣蜂虎濕地小區靠近海邊植被茂密的防風林。
金沙灣蜂虎濕地小區展翅飛翔的池鷺。
?
蜂虎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小鳥”,中型鳥類,體長26-28厘米。頭頂至上背栗紅色或巧克力色,過眼線黑色,腰和尾藍色,翼藍綠色,腰及長尾淺藍。?
盧剛根本沒想到,在海口成群棲息的這樣一種小鳥能引起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馬化騰的關注。
超級鳥癡的蜂虎緣
盧剛是廣東人,也是鳥界達人,號稱“海南超級鳥癡”。1997年,他從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畢業,這樣的教育背景使得他走進鳥的世界比其他人似乎要容易一些。2002年,盧剛開始觀鳥活動。而在歐美國家,觀鳥已經是一種十分流行的休閑方式。
盧剛和蜂虎的初次相遇,得益于他經常觀鳥練就的好眼力。2009年五一的時候,他從老家探親回來,火車快要進海口站的時候,一只以前從未見過的鳥闖入了他的視線。下了火車,他就立刻開始在周圍尋找。結果發現這里有兩種蜂虎,分別是栗喉蜂虎和藍喉蜂虎,而大部分是栗喉蜂虎。自此,盧剛就開始了追蹤蜂虎之旅。
從2011年9月開始,盧剛每個月都會組織志愿者到這里做鳥類調查。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火車站周邊方圓上萬畝的沼澤地,竟然有117種鳥類。通過幾年來的觀察,盧剛也比較清楚地了解了這片濕地里栗喉蜂虎的生存狀況。
盧剛說,“蜂虎有個習性,每年的繁殖季節,它都喜歡集群到一個地方來繁殖。但是繁殖過后,它們就會分散。從2009年發現以來,飛來海口的數量比較穩定,每年有60只到100只不等的數量。”
最美小鳥棲息金沙灣
7月12日下午,一場暴雨之后,海口西海岸金輝路兩側的幾口池塘平靜如鏡,一陣風吹過,蕩起層層漣漪;偶爾有鳥兒從空中飛過,發出幾聲鳴叫,更顯得周邊幽靜寧謐。在池塘邊上,秀英區國地資源執法大隊設置了警示牌,提醒過往行人“此處水深?請勿靠近”。在池塘邊的木麻黃、穿塘而過的電線上,總會停著幾只鳥兒,海南觀鳥會會員李樂對它們熟悉無比、如數家珍,這是褐背池鷺,與白鷺的區別在背部;那是棕背伯勞,伯勞抓到小青蛙后,會串到樹枝上,既是儲存食物,也是設置領地標志;總是成群活動、飛起來黑壓壓一片是椋鳥,還有鵲鴝、斑魚狗……翅膀忽扇幾下后收起,直線向前飛,這樣飛行的鳥兒顯得與眾不同。李樂說,那就是蜂虎,它的飛行姿態優雅、視力極好、動作敏捷,能夠清楚地看到50米外的蜻蜓,并頃刻間讓蜻蜓成為嘴中的食物。
蜂虎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小鳥”,中型鳥類,體長26-28厘米。頭頂至上背栗紅色或巧克力色,過眼線黑色,腰和尾藍色,翼藍綠色,腰及長尾淺藍。以頦喉顏色栗藍之分,故分為栗喉蜂虎和藍喉蜂虎,被列入國家“三有”動物名錄。喜近海低洼處的開闊原野及林地,繁殖期群鳥聚于多沙地帶,極具觀賞性。蜂虎以蜜蜂、蜻蜓等昆蟲為食,常在河岸邊的泥洞中筑巢。在海口的金沙灣,以栗紅色喉為特征的栗喉蜂虎居多。在陽光下,它們全身閃爍著金屬般的艷麗光澤,在空中急速飛行、滑翔、回轉、仰俯。因貌美,栗喉蜂虎最近也成為“網紅鳥類”。
金沙灣水塘旁松軟的沙坡,為蜂虎們掘洞筑巢提供了絕佳條件,水塘里的大量蜻蜓等昆蟲保障了蜂虎的食物來源。而在國內,類似的優良棲息地并不太多。根據海南觀鳥會的觀測記錄顯示,從2009年5月發現這兩種蜂虎在此地繁殖以來,每年的3月下旬到7月下旬,兩種蜂虎會準時前來配對繁殖,從不間斷。栗喉蜂虎每年的數量在60-100只之間;藍喉蜂虎的數量在2-6只之間。金沙灣一帶是海南已知最大的栗喉蜂虎繁殖地,也是海南已知唯一的藍喉蜂虎繁殖地。
開發與保護兼顧
由于這兩種蜂虎外貌出眾、習性有趣,深受觀鳥和鳥類攝影愛好者的喜愛。每到繁殖季節,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拍鳥愛好者會到海口火車站附近守候蜂虎,希望能拍攝到出彩的照片。盧剛說,每年3-7月,海南觀鳥會都會組織觀鳥愛好者來這看鳥。海口火車站的蜂虎,已經成為的海口最靚麗的“生態名片”。
然而,這片棲息地面臨危機。
一方面城市發展占用棲息地,2016年,金沙灣啟動相關開發項目,這片棲息地正處于開發區域內,水塘很有可能會被填平。同時,濕地面積在減少,而非法采沙也在侵蝕著蜂虎營巢區。
看到如此境況,盧剛著急了,該怎么留住這些小鳥呢?
“如果開發能與棲息地保護兼顧,一方面蜂虎有地方繁殖,另一方面,當地也能因為有了這些鳥、有了好環境而增值,這是發展與保護雙贏的好事情。”盧剛說。
這事被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得知時,恰逢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啟動公益保護地資助計劃,該基金會聯席主席正是馬化騰。只是,盧剛沒有想過,這些小鳥竟會引起馬化騰的關注。
“金沙灣蜂虎和棲息地,已經成為綠色海口的一張名片。作為海南人,我為家鄉還有如此珍稀的物種感到驕傲。”馬化騰表示。
為更多鳥類營造樂土
盡快在周邊區域找到可替代的蜂虎棲息地,建立一個保護小區,或許是個好辦法。這一構想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可政府,會關注這些小鳥嗎?
盧剛正憂心忡忡時,一個好消息讓他頓時振奮起來。
6月12日,盧剛在報紙上看到,《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通過專家評審,計劃在2025年前建設1個濕地保護區、4個國家濕地公園、3個省級濕地公園45個濕地保護小區。金沙灣也在其中,原來,政府也一直關注著這群小鳥。
而另一方面,作為海南人,馬化騰一直心系海南的發展和環境,也希望通過桃花源基金會為海南的環境保護做些什么。
政府和桃花源基金會不謀而合的保護理念,圍繞這些小鳥將會探討出了很多共同保護的可能。不僅僅是金沙灣的栗喉蜂虎,海口還將和桃花源基金會一道,探索公益保護地的落地實踐,將濕地保護做成海口市的一張名片。
鳥類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人類與鳥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如果沒有了鳥類,人類的生活又將如何呢?同樣是愛鳥人士的張和平說:“為了安全,蜂虎每年回來都會棄舊巢另筑新家,但是,惡化的環境,以及人類的干擾,就會讓它們徹底離開遷徙地。作為喜歡蜂虎的我們,真心希望它們都能夠永遠在我們身邊,永遠成為海口的驕傲。”
“將來夏天有蜂虎繁殖,冬天有多種水鳥過冬。”盧剛說,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濕地不但有許多水生植物和濕生植物,還有許多水鳥喜歡在濕地里生活。海口通過城市濕地生態修復,將會為更多的鳥類打造出一片片樂土。
?
?
相關鏈接:
美麗小鳥藍喉蜂虎現身閩江中下游河谷
寸金之地養“野鳥”——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見聞
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寸金之地養“野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