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日前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2016年人民幣國際化從高歌猛進階段邁入調整鞏固期,政策與市場各領域有進有退,基礎建設日趨成熟完善。截至2016年末,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為2.26,同比下降29.8%,但不改長期上升趨勢。
“8·11匯改和人民幣匯率出現強烈貶值預期之前,人民幣國際化指數達到最高點3.91。”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柞解讀報告時表示,隨著人民幣匯率持續承受貶值壓力,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有所下降,目前是階段性低位的2.26。隨著人民幣匯率逐漸趨穩,中國金融市場不斷對外開放,預計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將繼續穩步提升。
報告認為,2016年由于美聯儲加息,市場存在人民幣貶值預期,加上資本管理政策趨緊,人民幣國際債券、國際信貸交易規模明顯減少,導致人民幣國際金融計價交易綜合占比為3.59%,同比下降24.4%。然而,人民幣加入SDR后儲備功能有所增強,“一帶一路”倡議也擴大了人民幣的使用范圍,在對外直接投資、熊貓債、海外信貸領域人民幣使用規模顯著增長,頻現新的亮點,拓展了人民幣的金融交易功能。
報告建議,今后可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人民幣金融市場,增強人民幣的金融交易功能,提升人民幣在國際金融交易中的地位。
據悉,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編制的綜合量化指標,用以客觀描述人民幣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的實際使用程度,以及人民幣在貿易結算、金融交易和官方儲備等方面執行國際貨幣功能的發展動態。
?
?
相關鏈接:
外媒:歐洲央行報告稱歐元第二大貨幣地位"毫無爭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