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7月20日電(繆璐)7月申城的外資資管市場如天氣般火熱,紐銀梅隆投資管理公司、瑞銀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分別獲批外商獨資企業牌照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牌照,外資資管巨頭們紛紛看好中國市場。
另類投資管理協會(中國)董事、總經理吳帆告訴中新社記者,從去年外資被正式允許在華設立WFOE(外商獨資企業)、開展私募業務以來,外資管理人對中國市場的興趣空前高漲。
2012年3月,上海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政策獲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復,這意味著合格的外資LP(有限合伙人)可以在中國境內募資人民幣投資海外市場。2016年6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允許外資私募管理人在中國境內設立WFOE。
這一系列演變,在吳帆心目中,“進化”無疑是對外資資管在中國發展歷程的最佳形容。
“以QDLP為起始第一階段,提升了以上海自貿區為基地,輻射中國的全球資產配置能力;接著WFOE管理人的逐步落地為第二階段,實現了外資管理人將上海自貿區作為中國的投資中心;未來,隨著監管政策的放寬以及制度進一步創新,可以預計,境外金融機構還會將上海自貿區作為運營中心,數據中心以及配置中國境內資產的中心。”
截至目前,已有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10余個國家,40余家知名資產管理機構已經或即將在陸家嘴金融城設立機構。上海市前三批15家QDLP試點機構中,12家位于陸家嘴;全球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十的機構中,約8家已在陸家嘴設立了資管類WFOE。
富達國際在中國市場蟄伏多年,成為第一個吃“WFOE”螃蟹的外資機構,取得了中國首張私募機構外商獨資企業牌照,并于2017年5月,由其旗下子公司發布了首只外商獨資私募基金產品——“富達中國債券1號私募基金”。
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李少杰向中新社記者透露,目前由于第一支基金“成績不錯”,富達國際正計劃在今年年底前發行第二只新基金。
國際知名資產管理機構的不斷集聚,加之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的“東風”,陸家嘴在不斷提升自身硬實力的同時,也在不斷創造適合外資企業成長的“軟環境”,朝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加速“進階”。
據悉,位于上海中心大廈的“陸家嘴高端財富管理上海中心基地”金融服務平臺即將啟用,這里擁有15間小型辦公室,每間辦公室可容納3至7個工位。
上海自貿區陸家嘴管理局金融航運服務處資深主管徐璟向中新社記者介紹,這些辦公室是為了給那些剛剛來滬的海外高端財富管理、資產管理、金融科技等機構或者相關國際行業組織代表處提供的靈活辦公環境,讓他們更方便地了解中國的金融和資本市場,了解上海、自貿區、浦東和陸家嘴的營商環境,從而最快速地進入工作狀態。
貝萊德海外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婷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建議,在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下,希望上海自貿區在金融服務業領域,尤其是資產管理行業的對外開放,能形成“鼓勵政策創新,完善政策落實,確保機構落地,擴大實質投資”的良性循環,在現有規定下,為外資機構提供更加靈活的營運選擇。(完)
?
?
相關鏈接:
上海自貿區外資“朋友圈”傳遞中國開放力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