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王子侯)“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讓貧困群眾盡早脫貧過上小康生活。”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沿著陡峭山路來到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在山大溝深的布楞溝村留下深深的囑托。
如今,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作為中央企業,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扶貧開發政策,為廣大甘肅貧困地區和人民邁入全面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鋪道路 聯鄉通村讓鄉親們走出大山
“隴中苦瘠甲天下,東鄉苦瘠甲隴中。”東鄉縣是以東鄉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這里十年九旱,四季缺水,植被稀疏,生態脆弱,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而高山鄉的布楞溝村,更是全縣最閉塞、最落后的地方。
布楞溝,在東鄉語中意為“懸崖邊”。走進這里,“上去一山又一山,一道一道的塄坎。”就是布楞溝村的寫照。崎嶇陡峭的山路,一直困擾著當地人們的出行,“行路難”成為阻擋布楞溝村民脫貧致富的一道“攔路虎”。
東鄉縣布楞鉤村全貌(人民網王子侯攝)
從2013年起,中國石化便開始援建布楞溝村通村硬化路,目前已實施道路建設工程總里程約70公里,共投入9114萬元。如今,“爛泥路”變成了“硬化路”,有效解決整個布楞溝流域6個鄉鎮、22個村群眾的出行問題。
“以前我們要出村去鎮上買東西,山路就得走一個小時,生活生產物資從外面運進來成本就會翻倍。” 布楞溝村民馬占海說道:“這條路修好以后,大大減少了運輸成本,我們這里養的羊也方便拉出去賣了!”
如今,這一條蜿蜒平整的水泥路如飄帶般通向村子的家家戶戶。布楞溝村民雖然還身處世世代代居住的家鄉,但這條幸福路、致富路讓他們走出了布楞溝,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貧窮。他們的面前,是一條通往小康的迷人大道。
“短短五年間,布楞溝村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時的1800元,到現在人均收入已達到5263元,并于2014年在全縣偏遠特困村中率先實現脫貧。”高山鄉黨委書記馬英海告訴記者,中國石化自2013年5月幫扶以來,在東鄉縣共投入扶貧資金約2億元,這些年流域內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有效改善,整體連片開發幫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扶產業 產業留人助村民返鄉樂業
走好精準扶貧新路,既要找準致貧“窮根”,又要開好治貧“藥方”。只有立足實際,發展富民產業,才能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
尚德鎮,位于隴南市文縣東南部,原名“雄德鄉”。這里交通閉塞,當地村民外出打工情況較多,幾個貧困村中幾乎過半以上人口都在外務工。留守在村里的多為“386199”部隊,來往的人們曾誤叫這里為“窮德鄉”。
“3年前尚德鎮大中山村70%的村民都流動外出打工,到如今全村僅有5人在外務工。”大中山村村支書毛繼祥告訴記者,“這幾年變化太大了,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以前年輕人全部外出務工,家里面盡是老人婦女兒童,搞個什么活動也搞不起來,現在每天晚上我們的廣場上跳舞的、打籃球的人相當多,村民在精神文明方面有了新變化,人們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觀。”
是什么原因讓外出務工的村民們紛紛返鄉?原來,中石化為當地村民帶來了“甜蜜的扶貧產業”。依托村里原有的傳統養蜂產業,中石化通過招商引資為大中山村修建符合資質和標準的蜂蜜加工廠,并為當地村民提供了1200多箱蜂箱。
大中山村村民的養蜂箱(人民網王子侯攝)
“過去沒有科學技術指導,村民們都是以散養的土辦法來放養蜜蜂,往年開春村民把蜂巢放到山林里去,到8月以后再從山上背回來,蜂蜜采集效率相當底下。”毛繼祥介紹,中石化給我們幫扶養蜂產業以后,為我們提供了蜂箱、引進了技術。現在我們養的蜜蜂一年可以采集2至3次蜜,依靠中石化的品牌,蜂蜜銷路方面也不再發愁了。”
“兩三年前我還在外地工作,由于上了年紀一個月收入才2000多,除去生活費用,剩下的積蓄所剩無幾。”村民張月香便是返鄉發展產業的村民之一。“中石化給我們大中山村幫扶之后,我們好多農戶現在陸續開始養蜂,沒有蜂箱的,中石化給我們提供蜂箱,沒有技術的,技術人員教我們技術。”她告訴記者,現在我回家養蜂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幾倍,所以不用再外出打工了。
據了解,為貫徹落實甘肅省委、省政府“聯村聯戶、為民富民”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部署。自2012年開始,中石化甘肅石油分公司主動承接尚德鎮橫丹、趙家壩、大中山3個村的幫扶工作,共累計已投入扶貧資金252萬元。
謀發展 借助農產品做大非油業務
有了好產業之后,在通往農村的“最后一公里”還未完全打通之前,農產品的銷路又該怎樣解決?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讓農民的錢袋子真正鼓起來。
在蘭州市內的中石化加油站中,這個問題有了答案。這里前來加油的車輛絡繹不絕,而一批甘肅特色農產品已經擺放在油站便利店之中最顯眼的位置,供前來加油休息的人們選購。
中石化加油站易捷便利店中的甘肅特色農產品(人民網 王子侯攝)
中國石化利用自身優勢平臺,幫助農戶解決農產品銷路難題,拓展銷售市場,增加農民收入。以布楞溝“東鄉手抓羊肉”、“布楞溝刺繡”為例,就已遠銷至北京。“我們東鄉人祖祖輩輩養羊也沒有想到我們的羊肉和刺繡能賣到北京去。”布楞溝村民馬麥志說。
“甘肅石油通過巧打農產品這張牌,用非油業務來支撐油氣主業的突破性發展,來加強同地方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中國石化甘肅石油分公司總經理馮培育告訴記者,我們將穩步推進三大平臺,即實體店銷售平臺,通過中國石化2.5萬座易捷便利店,將甘肅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APP電子商務平臺,通過中國石化甘肅農產品電子商務APP全方位銷售甘肅特色農產品,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營銷;低成本物流平臺,通過與社會主力物流、設計、包裝材料企業緊密合作,打造高效、低成本物流平臺。
馮培育介紹,甘肅特色農產品已在江蘇、廣東、上海所屬的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啟動銷售。中石化甘肅農產品APP電子商務平臺《極臻甘肅》也于今年7月正式上線,目前我們正積極籌備面向全國銷售企業的甘肅特色農產品訂貨會,為甘肅特色農產品“鼓與呼”。
“下一步,中石化甘肅分公司將繼續加強對產業項目的扶植力度,讓幫扶村真正轉變發展方式,增強‘造血’功能,穩定就業渠道,減少因工外出造成的各種問題,切實增加群眾收入。繼續做好民生實事,改善村容村貌,讓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真正惠及每一個群眾,增強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馮培育說。?
?
相關鏈接:
海口秀英區永興鎮找準水果產業作為精準扶貧“支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