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公布的中國經濟“半年報”中,有關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的數據“分量足、成色好”,給穩健前行的中國經濟增添了亮色。
結構在調整中優化升級。今年以來,服務業主導經濟增長的特征更加明顯,上半年服務業的增速快于第二產業增速1.3個百分點,服務業占經濟的比重達到了54.1%,高于第二產業14個百分點。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上半年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1.5%,增速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6.2和4.6個百分點。在需求方面,居民消費加快轉型升級,高技術產業投資快速增長,消費結構和投資結構也在調整優化。
動能在轉換中不斷增強。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快速成長,經濟發展中的新動能不斷地壯大。上半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了28.6%,增速快于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8.2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3.8%,同比提高了2.2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了10.8%,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3.9個百分點,推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進一步增強。
活力在改革中加快釋放。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創業創新環境持續優化。上半年,我國日均新登記企業約1.6萬家,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兩倍多。二季度小微工業企業景氣指數達到96.5%,較一季度提高了3.4個百分點,創下兩年來的最高,經濟的包容性和活躍度不斷增強。
與此同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等關鍵指標均表現不俗,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上半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充分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去產能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6月底,全國鋼鐵去產能完成了全年目標,“地條鋼”按計劃出清;煤炭上半年共退出產能1.11億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量的74%,為9月底前完成去產能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上述積極變化的取得,離不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生的外溢效應十分明顯,一方面,減少了低端、無效供給,加速了落后及過剩產能的出清,改善了市場供求關系;另一方面,擴大了中高端、有效供給,在對經濟企穩發展形成有力支撐的同時,也為其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們注意到,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新供給力量不斷增強,發展新動能不斷積聚。不過,我們也要看到,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穩定、不確定、不可預測因素仍然較多,化解國內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和潛在風險隱患,任務依然較重。對此,我們既要堅持問題導向,持之以恒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要保持戰略定力,提升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全力推動經濟增長進入提質增效的新軌道。
?
?
相關鏈接:
海南全力推進A級景區創建和轉型升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