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城市
海口網7月28日消息(記者陳麗園)在2017年(第十二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海綿城市規劃與建設”分論壇上,啟迪設計集團環境生態研究院院長陳壽嶺認為,海綿城市建設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河流、湖泊、濕地等水生態敏感區,維持城市開發前的自然水文特征;對已受到破壞的水體和其他自然環境,運用生態手段進行恢復和修復,并維持一定比例的生態空間。
陳壽嶺指出,海綿城市建設從“低環境影響開發”理念和“滲、滯、蓄、凈、用、排”六字方針出發,通過海綿城市建設,修復城市內部的“山、水、林、田、湖”等生態要素,加強生態廊道建設,打造更可持續性、更健康的城市生態系統。
近日,海口等38個城市被列為第三批“城市雙修”試點城市。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俞露認為,通過“城市雙修”,解決現狀城市問題,促進城市轉型發展,補足城市功能短板,提高各城市的生態宜居性和可持續性,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俞露將海綿城市規劃建設與生態修復相結合,提出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系統開展江河、湖泊、濕地等水體生態修復,因地制宜改造渠化河道,恢復自然岸線、灘涂和濱水植被群落,增強水體自凈能力。
俞露表示,海口大力開展水體整治工作,扎實推進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加快城市更新,以美舍河治理為示范推進水體治理。如今,美舍河已成為海口城市生態新標桿,成為海口的一張新名片,美舍河水體治理的好經驗值得大家學習。她建議,海口在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開展工作,彰顯地域特色。此外,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各職能部門要配合協調處理解決問題,密切協作。“海口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生態修復等工作,相信在海口扎實推進下,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會做得越來越好。”
?
相關鏈接:
椰城受暴雨侵襲 專家建言“海綿城市”建設路徑·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