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規院專家支招海口治“堵”
遠近結合 系統破解城市擁堵
海口網7月28日消息(記者曹馬志)目前,交通擁堵問題成為海口面臨的城市治理難題之一,如何有效治堵,構建更暢通的城市交通出行系統?7月27日,在2017年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期間,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分院副院長戴繼鋒支招海口交通治堵,先救急再織夢,遠近結合系統破“堵”。
因城施策,系統治堵。戴繼鋒認為,作為“城市雙修”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規劃設計應有因地制宜的系統性思維,有序破解城市交通擁堵。他舉例,三亞作為國內首個“城市雙修”試點城市亮點頻出,交通優化組織取得顯著成績,但是海口和三亞有不同的市情,應該在有效借鑒三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立足城市發展實際,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城市雙修”之路。
記者了解到,今年2月,海口市政府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攜手“國家級團隊”共同推進城市更新工作。在交通優化方面,作為中規院的交通專家,戴繼鋒是其中重要的參與者,對海口交通現狀有著深刻的認識。
根據中規院專家調查研究,目前海口主城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6萬人,甚至超出了北京東城區每平方公里21763人,西城區為每平方公里25767人。而和北京相比,海口的交通設施存在較大短板。功能集聚、網絡不完善是造成海口交通擁堵的重要因素。
如何破題?戴繼鋒介紹,經過近幾個月來的調查摸底,并通過科學系統分析,海口交通優化已制定了近期、中期和遠期的任務和目標,立足全局,系統施策,以項目為抓手有序推進。
根據目前市民反映強烈的出行“痛點”,龍昆片區、大英山片區、府城三角池片區、火車東站等接來下將是花大力氣重點治理的區域。
據專家介紹,以火車東站周邊區域為例,停車位嚴重不足,公交系統不完善,出租車停靠不規范,站前廣場大而空蕩等,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各種交通出行方式缺乏整體的統籌考慮,導致交通出行秩序較為混亂。對此,專家團隊在提出的治理方案中,將對癥下藥,從增加停車位、完善公共交通出行、合理引導旅客出行、充分利用閑置的空間資源等多方面,打出組合拳,系統優化治理。
“目前,在規劃層面已經接近尾聲,經過和市政府方面的充分溝通,將逐步推行交通優化項目。”戴繼鋒介紹,海口將陸續啟動數十個項目綜合治“堵”,不僅瞄準近期重點,還著眼長遠。按照“先救急再織夢”的思路,首先大力實施公共交通建設和密路網建設,推進綠色公共交通體系,著力解決大英山片區、龍昆南片區等交通擁堵問題,同時逐步合理布局空間,優化交通功能,系統完善綜合公共交通系統,全面提升交通出行的感受和品質。
據悉,對于長遠的區域交通定位和發展目標,專家建議,海口要融入北部灣、瓊州海峽經濟帶一體化發展,融入國家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網絡,發揮海口區域樞紐功能,同時,打造美蘭機場、新海港東西兩大對外客運樞紐,建設海口東站為全省主要客運樞紐,海口成為國家旅游島的交通門戶和全島交通組織核心。
?
相關鏈接:
海口集中整治城區交通堵點亂點 重點整治違法行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