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特色小鎮發展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海口網7月29日消息(記者謝大強)在28日下午舉行的“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管理與產業創新”分論壇上,規劃專家為特色小鎮建設建言獻策。專家認為,海口應建立在因地制宜的生態環境資源基礎上,以特色小鎮的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綠色發展。
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綠色建筑與低碳發展研究所所長高月霞認為,特色小鎮需要改變傳統的城市建設理念,建設生態小鎮是特色創建的最基本及最重要的任務之一,“綠色引領,建設美麗宜居新城鎮、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對城鎮生活的新期待,要保護城鎮特色景觀資源,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構建生態網絡。
高月霞指出,從第一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來看,旅游發展型最多,占到60%以上,依托當地自然稟賦、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積累等優勢,聚集特色產業,集聚發展要素,融合本地的歷史文化、結合良好的生態基礎,是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之路。產業選擇要兼顧特色與綠色,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宜的低碳生態產業。依托本地氣候與資源條件,借助自身優勢特點,注重在空間布局、綠色建筑、綠色交通、能源利用、海綿理念、自然環境等方面體現相應特色。要堅持生態優先,充分體現“小鎮味道”,在空間形態上更應順應地勢、水系,協調與自然環境空間布局關系。延續特色小鎮建筑風貌、保護小鎮歷史建筑,通過綠色改造技術延長使用周期,優先選用本地特色材料和綠色環保材料。未來的特色小鎮關注的不僅是特色產業,更加關注生態環境與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等。
中國鄉建院主任規劃師戴冰武建議,通過農民組織主導的內置金融村社體系整合資源合作開發,建立內置金融村社體系,創新土地與金融相匹配的土地金融制度,通過把農民組織起來,把資源資產資金集約經營起來,把產權交易起來,促進政府財政資金金融化使用,與市場資源有效對接,從而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建設特色小鎮,把農民組織起來了,提升農民適應市場的能力,從而實現村民凝聚力增加,干群關系更加和諧。
日前,住建部擬公布的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中,我市秀英區石山鎮入選。石山鎮借助“互聯網+”,充分利用當地的火山特色資源和文化,依托火山口世界地質公園,規劃火山鄉村旅游線路,打造了施茶石斛基地、昌道村文旅項目等特色產業,引導農民利用古屋發展火山主題民宿,促進旅游業和休閑農業的深度融合,加快促進鎮域經濟發展。
“海口發展特色小鎮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環境優勢。”高月霞表示,海口創建特色小鎮要注重延續特色小鎮建筑風貌、保護小鎮歷史建筑,注重與文化旅游資源結合,要避免不切實際、盲目跟風,建立在因地制宜的生態建設基礎上,以特色小鎮的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發展的示范。
?
相關鏈接:
海口舊城改造應有自己標準和機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