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蒙古長調響起,悠揚而空靈,高潮部分,男女聲合唱,如天籟之音,讓聽者仿佛置身廣闊無垠的草原上。這用人聲代替樂器伴唱而形成的美妙和聲,就是蒙古族獨有的多聲部演唱方式“潮爾道”。
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年逾古稀的“潮爾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芒來,正在烏蘭牧騎排練中心教授學員。“‘潮爾道’是由兩人或多人多聲部合唱才能產生的悠揚旋律,其高聲部就是著名的蒙古長調,低聲部則是一種被稱為‘潮爾’的中低音伴唱形式?!睜枴院硪粞莩樽?,蒙古語是‘和聲、回響’的意思?!泵砀嬖V記者。
自小就學唱“潮爾道”的芒來,見證了這項蒙古族傳統技藝幾十年來的興衰?!皫资昵?,基本每一個蘇木(鄉鎮)都有幾十名能演唱‘潮爾道’的歌手??墒鞘昵埃軌蜓莩睜柕馈拿耖g歌手所剩無幾,有的蘇木甚至一個都沒有?!崩先酥共蛔〉負u頭嘆氣。
讓老人欣慰的是,近年來內蒙古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完善“非遺”傳承場所、協會及傳習所建設,培養傳承人才。芒來很高興自己有了這樣一個教授場所,目前親授學員達100多人,其中不乏自治區級、盟市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艾F在國家越來越重視民族傳統藝術,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傳承這項技藝?!?/p>
“非遺”進校園,多了無數小小傳承人。在錫林浩特市蒙古族小學,12歲的蘇日娜正在練習傳統樂器火不思?!拔蚁矚g火不思,從小學二年級一直堅持到現在,希望能一直彈下去。”這個外形頗像琵琶、相傳自成吉思汗時期流傳下來的樂器,在她手中彈奏出美妙的旋律。
“只有讓孩子們感興趣,才能更好地傳承?!毙iL斯琴巴特爾介紹,從2010年開始,學校開設了馬頭琴、蒙古古箏、安代舞、長調、搏克、射箭等20多個具有民族特色的興趣班,供孩子們自由選擇。
在一群“不安分”的年輕人那里,傳統文化正煥發新的生機。錫林浩特新絲路電子商務產業園孵化園區內,由6個“90后”設計的現代感十足的蒙古族皮畫和皮雕,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這支團隊把傳統技藝與現代工藝相結合,設計出既有民族風情又很時尚現代的皮雕、皮畫和皮包等,線上線下同時銷售。
“傳統文化不但要保持好、發揚好,更要與現代結合好,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把蒙古族優秀文化傳承下去、傳播出去。”團隊負責人額日和滿懷信心地說。
?
?
相關鏈接:
【治國理政新實踐 內蒙古篇】草原興起牛產業 黃牛變成“軟黃金”?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