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售價竟比正常成本還低
行業標準滯后,監管依據不足,椰子油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競爭失序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海南椰子油”,可以找到上百種椰子油產品,售價相差甚遠。
“目前市場秩序比較亂,4公斤鮮椰肉才能榨1公斤油,有的商家1公斤初榨椰子油才賣35元,這很明顯就是魚目混珠。”洋浦椰澤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福瓊,從事椰子油生產4年,對于海南椰子油產業目前存在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競爭失序等問題十分憂心。他介紹,目前市場上品質高出一等的是初榨椰子油,一些沒有任何生產許可的小作坊,用椰蓉、爛椰子生產初榨椰子油,以次充好。還有一些小企業,從國外進口工業用椰子油貼牌銷售,擾亂了市場。
在消費者對椰子油了解甚少的情況下,質量參差不齊的椰子油產品流入市場,給行業的健康發展埋下隱患。同時,行業標準滯后,監管依據不足,也給政府職能部門執法帶來難度。2015年,曾有省內一家椰子油企業生產的椰子油產品在三亞銷售時,被執法部門以“亞硝酸、亞麻酸超標”的名義,責令作下架處理,后發現執法“依據錯誤”,此事不了了之。
“沒有行之有效的行業標準,市場監管就沒有抓手。”海南椰子產業協會秘書長曾建軍介紹,目前椰子油產品的名稱有冷榨椰子油、生榨椰子油、鮮榨椰子油、初榨椰子油、VCO椰子油、特級冷榨椰子油、特級初榨椰子油,叫法多到讓人眼花繚亂,質量優劣難辨,必須盡快制定分類明確的行業標準,加以整頓規范,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才能把市場蛋糕一步步做大。
今年6月26日,食用椰子油系列標準研討會暨椰子產業發展論壇在洋浦舉辦,來自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分技術委員會、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等單位的專家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制定椰子油、椰子餅粕、油用椰子干的行業標準,為海南椰子油產業的發展,吹來了一股東風。
3
多數椰子油生產企業仍在做粗加工
椰子油的醫用價值也很大,應科研開發先行,提升椰子油產品附加值
對許多人而言,椰子油是一個陌生的代名詞。其實,海南人食用椰子油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文昌市以及我省中部地區的黎苗村寨,用傳統手工方法,榨取椰子毛油的技藝,古已有之。
那么,如何打開眼界,借助現代化、產業化的思維和手段,將椰子油產業打造成海南新的經濟增長亮點?是一個亟待給出答案的課題。
海南大學教授白新鵬在海口高新區創立了生物活性物質與功能食品開發重點實驗室,在他看來,目前海南的椰子油生產企業,大部分做的是粗加工,深加工沒有走上軌道。“很多科研數據都表明,除了是一種健康的食用油,椰子油的醫用價值很大。”他建議,企業應把眼光放遠一些,關注醫學用途椰子油、化妝品用途椰子油,開發更多高端椰子油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
海南美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洪奎,經營著文昌的一家椰子油生產企業,最近他正籌備著引進北京、浙江等地的科研人員,在海南成立一個“椰子油藥用研究機構”。
“目前椰子油的價值嚴重被低估。”呂洪奎希望,通過研發推廣,讓更多人了解椰子油“食藥同源”的價值。
4
龍頭企業帶動,培育椰子油消費市場
走品牌化發展之路,擴大海南椰子油的知名度
消費者認知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椰子油也面臨著“油香也怕巷子深”的尷尬。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的食用油中,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等大宗油脂,價格大部分不及椰子油的十分之一。除了旅游商店擺放的禮盒裝椰子油,海口、三亞的許多超市、商店,難覓椰子油的蹤影。
開椰神器的發明人之一曾南春,創辦了一家椰子加工的小公司。相對于其他企業以生產椰子油為主業,他把業務核心放在了椰子油的延伸產品——椰油手工皂上。“椰子油作為食用油而言,價格偏貴,需要有一個消費習慣形成的過程,同時我也擔心,有朝一日金龍魚、魯花等大油企加入行業競爭,我們這些小企業將很快被吞噬。”曾南春認為,相對于椰子油,以椰子油為原料的手工皂等洗浴用品,更容易被市場快速“消化”,風險較小。
“我國剛剛提出國民營養計劃,椰子油產業是涉及生命科學的一個潛力產業,應該著力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向社會大眾普及椰子油的各類用途。”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余序洲表示,政府應出臺政策扶持做大一批龍頭企業,走品牌化發展之路,擴大海南椰子油的知名度,培育未來消費市場,將這一特色產業,打造成海南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